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病理學知名期刊Histopathology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病理中心王哲教授團隊研究成果:A Nodal EBV-positive T-cell lymphoma with a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phenotype。該研究報道了兩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CD4+T細胞的結內濾泡輔助性T細胞淋巴瘤,此表型為EBV陽性T細胞淋巴瘤的全球首次報告,擴大了目前公認的EBV陽性結內濾泡輔助性T細胞淋巴瘤的范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第五版淋巴造血系統腫瘤分類,結內濾泡輔助性T細胞淋巴瘤(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TFH) cell lymphoma, nTFHL)是一種罕見的侵襲性T細胞淋巴瘤。目前我國每年約有一千例患者確診,其惡性程度高、治療預后差,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不足30%,臨床亟待加深對nTFHL的認知。
EBV是一種以人為宿主的皰疹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所以也稱“親吻病毒”,是感染人類最普遍的病毒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約20萬例新增癌癥被認為是由于EBV感染誘導所致。第五版淋巴造血系統腫瘤分類中提到,66%-81%的nTFHL中可以出現EBV感染,但EBV感染通常在nTFHL的非腫瘤性B淋巴細胞中檢測到,從未有T細胞,尤其是腫瘤性TFH細胞被EBV感染的報道。
本研究發現,除腫瘤T細胞中EBV陽性的異常特征以外,病例1呈現結內濾泡輔助性T細胞淋巴瘤-濾泡型(nTFHL-F)經典的形態學和免疫組化表達模式,病例2則與結內濾泡輔助性T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型(nTFHL-AI)的經典表型模式一致。全外顯子組測序表明兩例均檢測到RHOA p.G17V、KMT2C p.K339N、BCR p.D1062N、PABPC1 p.K312Rfs*10和TET2截短突變,從分子病理的層面支持了這兩例病例nTFHL的病理診斷。
該研究對于EBV感染T細胞的新發現,改變了在nTFHL中EBV只感染B淋巴細胞的傳統認知,為EBV感染影響nTFHL預后的機制研究指明新方向,為nTFHL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文章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病理中心住院醫師張兆璇和副研究員王偉,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病理中心、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