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由西安市委組織部、西安市投資合作局主辦,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人社局協辦的“才聚長安·智繪未來” 西安人才科技品牌推介會城市行系列之合肥站活動成功舉辦。西安市相關部門、部分開發區分管負責同志,國家人才智庫專家、合肥高校、商協會、校友會代表,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合肥知名企業代表等共計50人參加會議。
合肥是“才聚長安·智繪未來”西安人才科技品牌推介會城市行系列活動首站,本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西安市委市政府部署,推動“八個方面重點工作”有效落實,圍繞西安市“雙中心”定位建設發展,加強“雙招雙引”聯動融合,精準對接合肥高科技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共同探討雙方在創新驅動、人才培養、產業支撐等多個領域的發展路徑,助力西安合肥兩座產業之城在產業互促互融互補方面有效提升。
西安迎來黃金發展期 人口結構年輕化激發城市活力
當前,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正處在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疊加的黃金發展期。活動現場,國家人才智庫專家、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平原做人才引領城市發展主旨演講。普華永道的專家對西安人才政策驅動力進行了解讀。
據專家分析,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達到1300萬人,同期相比西北城市過去十年人口變化,西安是遠超所有西北城市,大于所有城市的總合。同時,西安也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最新統計表明西安市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7.1歲。截至2022年底,西安有各類人才344萬,其中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04萬,6561現代產業人才突破72萬人,未來可期。此外,西安市政府在留人、引人方面,不遺余力,大量投入創新創業人才貸款、科技金融貸款等真金白銀。
釋放科創裂變效應 推出多項人才優待政策引鳳來巢
近年來,西安市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和創新能力提升兩大任務,充分釋放科創裂變效應。會上,西安市相關部門介紹到,目前西安擁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10余項科技創新領域的國家級“牌照”;在科技部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報告》中,西安躍升至全國第6位,西部第1位;2022年12月,西安又獲批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成為繼北京、上海、大灣區后全國第4個“雙中心”城市。
隨著西安市科技企業集群快速發展,創新名城影響力逐步彰顯,西安市把人才引領發展擺在核心位置,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優待政策及創新創業金融扶持舉措,推出《“西安英才計劃”實施辦法》,遴選支持一批創新創業能力強、實際貢獻突出的高精尖人才及團隊;實施“西安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引智項目”,支持科技企業引進外籍專家和海歸人才;設立“西安青年人才驛站”,為在西安求職創業的碩士以上研究生及重點院校本科畢業生提供社保補貼、就業獎補等多方面獎勵扶持。同時,設立首期規模5億元的西安市人才發展基金,解決了人才“有智無資”的問題,促進企業和人才共同發展。此外,西安市在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購房安居、醫療服務、信息服務等方面精心做好人才生活保障,避免人才發展的“后顧之憂”。
打造地區人才優勢 探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之道
在圓桌對話環節,邀請到北京大學、安徽大學、普華永道、科大訊飛、東超科技、西安市人社局等6位來自企業、高校和政府的嘉賓,圍繞“建立人才、科技、產業、城市良性循環互動生態系統”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暢談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新思路、新觀點、新理念。
西安聚集了大量優質高校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搭建,作為紐帶將高校與企業連接起來,優勢疊加,釋放出最大的發展力量。一方面,西安高校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專業、優質人才資源,摸索出了一條高校+政府、+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的“共建”路子。另一方面,“秦創原”為企業提供了發展土壤,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資本市場發展,為企業贏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企業可為當地創新生態尤其是人才生態做出反哺,與高校建立完善的科研、人才交流機制,聯合培養本碩博人才,滿足實際項目需求,避免優質人才流失。其中,政府將從“管理”向“引育管留”轉變,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服務水平,挖掘就業崗位,讓人才因城市發展的巨大潛力留下來。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