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產業發展風生水起,既需要問鼎學術巔峰的一流科學家,也離不開扎根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6月29日,合肥產業融合對接會產教融合專場活動在新站高新區職教城舉行,10家重點企業與4家技工院校“結對”共育高級技能人才。記者了解到,這是合肥產業融合對接會第一次跨越工業品供需對接,圍繞產業人才開展的專項活動。
企業與院校面對面洽談組“cp”
此次對接會上,四家院校和十家企業先后登臺進行“路演”推介。院校從最強專業、人才培育創新機制、校企共育經驗等維度展示育才實力,企業則從行業地位、發展戰略、人才晉升制度等角度釋放吸引信號。
作為院校代表,安徽萬通高級技工學校多年前就與本地企業合作,“學生們在合肥的工作和生活方面,都感受到了政府的關心。”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97%以上,其中90%為學校推薦就業。“目前學校也在積極摸索職業教育改革模式,希望跟產業基礎雄厚的本土企業結對合作,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而在到場參與的企業看來,此次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人才信息交流平臺。本土企業國軒電池發出需求清單后,表示“希望借此平臺,與院校達成穩定的合作,實現人才供需對接,為企業發展提升人力資源競爭力。”
“這次會同市人社局舉辦活動,不是為提升就業率的招聘會,而是通過政府搭臺的方式,創新產教融合平臺載體,讓技工院校與工業企業面對面交流,探索更多校企合作可能。”據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教融合離不開院校和企業的相向而行——需要院校堅持“學科跟著產業走、專業圍著需求轉”,科學設置、及時迭代專業方向,著力培養企業“用得著、用著好”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也需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院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等,通過校企聯合招生、開展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學徒制培養等模式,將企業自身發展的個性化需求融入技術工人培養的各個環節。
合肥經驗入選全國職業教育典型案例
作為國家產教融合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合肥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發展,組建院校和頭部企業雙牽頭、產業專業雙鏈長的產教聯盟,先后與重點企業共建產業學院60家,與大院大所大校合作共建高端新型研發機構42家,孵化培育創新型企業近1200家。
在本月中旬舉辦的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現場會上,合肥就開展國家產教融合試點的經驗和成效作交流發言,《“城市出卷、院校答卷、產業閱卷”打造產教城互融共生合肥模式》還成功入選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典型案例。
“合肥產業發展之所以風生水起,離不開問鼎學術巔峰的一流科學家,也離不開扎根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記者了解到,合肥正積極培養“產業人口”,形成尊重技術工人的氛圍,讓“養人合肥”成為技術人才的追夢之處、筑夢之地、圓夢之城。
據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后續還將會同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單位健全完善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提升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培育更多產教融合型企業,加快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樂天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