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新建合肥先進光源一期項目建設工程規劃鳥瞰圖。
擬新建合肥先進光源一期項目建設工程規劃透視圖。
6月2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在該校近日舉行的畢業典禮上,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透露,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合肥先進光源已于6月7日獲得國家正式批復,并將于今年9月舉行開工典禮。
今年9月將舉行開工典禮
包信和院士在2023年中國科大畢業典禮發言中表示,上世紀70年代末,以何多慧院士為代表的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追光者”,矢志建設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同步輻射光源。這支年輕的隊伍幾乎從頭開始,通過三年夜以繼日的預研,創造了中國加速器界的四個第一。
包信和介紹,近年來,新一代科大“追光者”在封東來院士的帶領下,正積極推進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光源——合肥先進光源的建設。這一屬于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于6月7日獲得國家正式批復,并將于今年9月20日學校65周年校慶之日舉行開工典禮,這將在中國科大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這意味著,合肥又一個大科學裝置項目正式獲批,即將開建。
將建成國際先進同步輻射光源
同步輻射光,常被比作探究微觀世界的“眼睛”。它是一種高性能的新型強光源,利用好這束“光”,人類可以在許多前沿領域進行微觀世界的探索。例如生物學家依托同步輻射光,能獲得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進而研究其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到目前為止,同步輻射仍是對微觀世界研究的最有效且系統的工具,也被稱為“科技的燈塔”。在我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被稱為一代光源,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被稱為二代光源,上海光源被稱為三代光源。
而即將開建的合肥先進光源有望成為國際最先進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其中升級的一個主要性能就是亮度。記者獲悉,該裝置將采用更加復雜的加速器結構,使亮度更高、相干性更好,可以實現復雜體系電子態、化學態、輕元素結構的精確測量。整個項目預計在2027年建成。
此外,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長豐縣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合肥先進光源一期項目建設工程批前公示。一期項目位于長豐縣崗集鎮規劃譚崗路與胡廟路交口東北。項目總用地面積為437715.618平方米,其中一期用地面積為315909.85平方米。
“同步輻射光源在各行各業用途很大,全世界每年大概有10萬人次的用戶在50多臺的同步輻射光源工作。”領銜該項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封東來此前曾表示,合肥先進光源建成之后,作為先進的低能量區高性能光源,預計每年都會迎來大量的國際用戶。
當前,合肥已擁有全超導托克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同步輻射光源3個已建成的大科學裝置,3大裝置性能正不斷提升。在建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已全面進入關鍵部件研制階段,預計2025年正式建成。目前,合肥已有、在建和預研“國之重器”十多個,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國之重器”較為集中的城市之一。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