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年僅54歲的霍邱縣人民法院原一級法官丁慶武突發疾病,倒在了工作崗位上。霍邱縣很多干部群眾聞訊自發前來為他送行。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一個人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才會在猝然離世后被人深深懷念?
丁慶武生前(中)接受群眾送錦旗
司法工作是他一生的熱愛
1989年,22歲的丁慶武懷揣著法官夢考上了霍邱縣法院,有時候,選擇一種職業就是選擇一種夢想和信仰,選擇一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苦旅。這句話對丁慶武來說尤為貼切。
他從書記員干起,成長為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再到一級法官、四級主任科員,33年來一路風雨兼程,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他絲毫未減。
“法院在老百姓心中意味著公平正義,咱們做裁判要判得明明白白。”丁慶武這樣說,也這樣做了。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高中畢業的丁慶武堅持自學,很快成了院里的業務骨干。
2018年的一起交通事故,丁慶武的腳部骨折,傷情剛穩定,他就拄著雙拐去上班。領導勸他多休息,他卻說:“我閑不住,手頭上還有許多案子在等著我呢!”在談到丁慶武時,同事們嘴里說得最多的是“他對審判工作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
為民辦事是他肩上的責任
2006年10月,霍邱縣委為了幫助貧困村發展,丁慶武被抽調到曹廟鎮雙橋村擔任第一書記,他一年四季騎摩托車走村入戶訪貧問苦,在縣委組織部的查崗登記中,他總是滿勤記錄。
丁慶武將自己身上僅有的200元給了生活困難的村民王德英;雙橋村原村主任生病時,丁慶武傾囊相助……而丁慶武自己家庭經濟并不寬裕,小孩上學,愛人下崗,他的工資是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每當接受他經濟幫助的人感謝時,丁慶武總是樂呵呵地說,“這沒啥,我畢竟有工資呢!”
為了改善村里通行條件,2009年,丁慶武四處奔波爭取資金55萬元,為村里修起了水泥路,還為村小學專門修了1公里砂石路,解決了學生雨雪天上學難問題。
丁慶武處處為群眾著想,在村里工作的3年多時間里,走訪時即便到了吃飯的時間,他也堅持回村部做飯吃,有時工作太晚了,就泡方便面充饑。
正直清白是他做人的準則
“我爸爸經常對我說,當法官一定要公正,這樣才能對得起肩上扛著的天平。”丁慶武的女兒回憶。
丁慶武辦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中,發現被執行人張某有工資收入,名下還有房產。在反復多次勸導無效情況下,丁慶武依法凍結了張某的工資賬戶。此時,張某動起了心思,電話提出要登門拜訪表表心意,丁慶武當即予以嚴詞拒絕。
張某見丁慶武軟的不吃,就來橫的。張某威脅說,如果不解除凍結,第二天就去法院讓丁慶武承擔自己的生活費。丁慶武當即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沒想到張某破口大罵,并恐嚇丁慶武要好自為之。丁慶武沒有畏懼,并對張某采取強制拘留措施,及時保障了勝訴人的合法權益。這只是丁慶武辦理眾多執行案件中的一件,他說絕不能讓生效裁判成為“一張白紙”,傷了當事人的心。
舍己為公是他不變的情懷
霍邱縣城一處老舊的房屋便是丁慶武的家,這房子還是他多年前從岳父手中買來的,地理位置較偏,也沒有什么像樣的裝潢。妻子胡向英是糧站下崗職工,一個女兒大學畢業在家待業,盡管生活拮據,丁慶武卻從未向組織要求過什么。
丁慶武姐弟四人,他與父母離得最近,卻因為工作太忙,時常在家人最需要的時候缺席。父母生病他不能床前盡孝;女兒高考他未能親自接送;妻子沒有工作,他也沒有用手中權力去謀一個好崗位……他心中常常充滿了愧疚,但當一起矛盾糾紛成功化解、一筆標的成功兌付,當事人由衷感謝時,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丁慶武走了,他走得很匆忙!他很平凡,普通的就像夏夜的一只螢火蟲,可他卻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他人前行的路。
(祁濤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方榮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