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學促干,針對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扎實開展調查研究,讓傳統村落在保護利用中煥發生機。
安徽省傳統村落數量多、風貌較完整、集聚度較高,目前,共有807個國家和省級傳統村落。這些傳統村落有著豐富多元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但也面臨現代化浪潮的沖擊。如何保留傳統村落的獨特性?傳統村落如何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在主題教育中,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此制定調研課題,實地走訪古村落。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村鎮處副處長吳勝亮:像這個狀況不知道有多長時間了,你為什么不及時把房子修繕呢?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碧陽鎮郭門村村民賈月珍:這個房子破損有好多年,因為需要很多部門去批準(修復),手續很麻煩。現在老的磚匠都找不到了,還有房子太高了,(施工)安全系數問題,也是我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
安徽省住建廳村鎮處副處長吳勝亮在調研中發現,村民參與村落保護利用的意識不強,傳統徽州建筑專業技術人員和開發運營管理人才不足,傳統建筑材料缺失和工藝技能傳承不足等問題,都制約著古民居的修繕保護。
吳勝亮:通過這次調研發現,傳統工匠的數量越來越少了,即使有錢也很難請到這些工匠。還有傳統村落空心化問題比較突出,村里沒什么人,怎么去談保護發展和利用。下一步,我們要認真梳理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完善保護體系,編制保護規劃,加強技術指導,培育人才隊伍,補齊設施短板,推進傳統村落和古民居科學合理利用。
目前安徽省有26977棟歷史建筑、傳統民居等傳統建筑,將老建筑重新利用起來,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不僅可以為鄉村留住鄉愁,還能創造出經濟效益。安徽省住建廳在銅陵、黃山等地調研時看到,有的村集體回購了部分古民居和宅基地,但不知如何去開發、利用;還有的地方,傳統村落產權類型復雜,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村集體經濟也無力承擔開發利用所需的資金。
黃山市黟縣碧陽鎮碧山村黨委書記汪懷遠:村集體也是資金有限的,我們只是收儲一兩棟作為示范還可以,如果大面積收儲村里財力肯定不夠,目前以民宿、客棧為主,其他業態并不多。
針對這些問題,安徽省住建廳將通過推廣企業+村集體+村民的股份制合作模式,引入專業團隊,發展民宿、農家樂、研學等業態,在保護企業合理利益的同時,激發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讓村民共享保護、發展成果。
安徽省住建廳副廳長方廷勇:通過調研走訪,我們梳理了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我們將通過主題教育,全面摸清“家底”,扎實解決問題,探索多元化以用促保機制,全面加強我省傳統村落利用,推進具有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總臺記者吳俊 陳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