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拂綠金湖水面,泛起一陣陣漣漪,陽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淮北市相山區綠金湖,猶如鑲嵌在淮北的翡翠,正在用最美的姿態迎接市民游客,展現淮北美景。
景觀提升“扮靚”綠金湖
站在高處眺望綠金湖四周,綠金湖景觀提升項目正有序實施中。為了“扮靚”綠金湖,給市民和游客增添游玩的好去處,工人們不斷努力,加快步伐,轟鳴的挖掘機聲與工人們錘打聲交織在一起,各施工點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綠金湖又名中湖,坐落于淮北市相山區東部,是淮北市區最大的湖泊,也是全國地級市中最大的人工內湖。
湖區北至人民路,東鄰龍岱河,南到沱河路,西沿龍山路。
據了解,自20世紀80年代受地面沉降影響,淮北市相山區對轄區內11個社區居民集中搬遷安置,經多年綜合治理后,形成水域面積1.16萬畝,總蓄水庫容達3680萬立方米的人工內湖,目前綠金湖已成為當前全國地級市中面積最大的人工內湖。
據介紹,綠金湖景觀提升項目于去年11月開始動工建設,項目規劃面積約10.7平方公里,其中規劃水域面積約5.4平方公里,規劃綠地面積約5.3平方公里。
改造采煤沉陷區 一帶雙城三青山
綠金湖源于淮北礦業集團朱莊煤礦、楊莊煤礦采煤所形成的采空區,是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匯集地表水形成的人工塌陷湖泊。
綠金湖曾經是個采煤塌陷區,水質也比較差。曾經的綠金湖,污水亂流,道路破碎,橋梁斷裂;如今的綠金湖,湖水清澈,綠意盎然,風景如畫。淮北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提出“中國碳谷 綠金淮北”發展戰略,大力推進采煤塌陷區改造工作。
綠金湖作為多部批準的國家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2億元,建設完成后的綠金湖不僅是當前全國地級市中面積最大的人工內湖,也是淮北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和城市轉型發展的示范窗口。
淮北市采煤塌陷區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曾榮獲2020—2021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這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獲得該獎項的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工程。
截至2022年底,淮北市治理采煤沉陷區面積約21.9萬畝,治理率達51.5%,總投入資金約157億元,淮北人迎來了“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新形象,也讓全國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之路有了新選項。
目前,綠金湖已經完成了管理范圍劃定和岸線保護利用規劃,組織編制了《綠金湖“一湖一策”實施方案》,建立了相山區智慧河長平臺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有 3 處監測站點。此外相山區全面建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湖長體系,分級設立湖長,實現了全覆蓋。
打造綠金湖城市中央公園
如今經過治理后的綠金湖,成了市民在節假日及周末期間休閑游玩打卡點之一。據了解,綠金湖的提升建設包括人民路休閑公園、堤頂路景觀公園、東碼頭游藝樂園、觀光火車中湖沿線花海、晨夕連心(連心島)、金沙戲水(砂石廣場)等16個項目。
目前,“煤美與共 湖上淮北”旅游觀光火車公園項目已經啟動,計劃建設集觀光游覽、情景體驗、運動休閑、科普教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園。
除此之外,綠金湖經過治理后,也提高了區域生物多樣性。治理后形成的連片湖面達1.16萬畝,成為大面積連片生態水域,建成圓夢島、連心島、綠金島(鳥島)、一樹島等5個生態島嶼,為100余種動物和近百種植物提供了棲息地,成為皖北地區重要的候鳥中轉站,每年有白天鵝、白鷺等多種野生鳥類在綠金湖區域補給、棲息。植樹種草面積達上萬畝,成為名符其實的淮北綠肺,對區域小氣候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綠金湖公園致力建設集生態修復、科學研究、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城市中央公園,打造成三省多市地區的標志性旅游景點。
(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徐宏博 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