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當天,合肥高新區法院公布了2022年度該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情況和典型案例。
據了解,2022年度,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061件,審結2191件。共受理各類涉知識產權的訴前調解案件3534件。
高新區法院多措并舉,推進知產訴前調解。
推進專業調解。借力相關調解組織力量,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線上、線下立體化調解和司法確認工作,有效化解批量案件和簡單個案。自貿區法庭成立后,從合肥市知識產權局聘任的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知識產權糾紛第一批人民調解員中,選擇一部分調解員,把案件事實清楚的商標、著作權等侵權案件委派進行訴前調解。
推進行業調解。與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及部分律所合作,在納入特邀調解機制的框架下,指導他們運用自身優勢,就一些商業維權批量案件開展訴前調解。
推進巡回調解。合肥高新區法院目前已在高新區創新產業園三期設立專門的知產調解室,并計劃在中安創谷內再設立一處專門的知產調解室,以進一步發揮人民調解優勢,助力高效解決民商事糾紛,優化園區內的營商環境。
合肥高新區法院深化審判機制改革。以互聯網為技術支撐,依托智慧法院建設,搭建起專業高效,便捷的司法審判體系。針對目前審理的案件外地當事人較多等問題,大力推行遠程在線的視頻調解、庭前會議以及簡易案件的開庭審理等審判方式。同時,積極探索異步審理模式,利用碎片化時間,讓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步驟的當事人同樣能參與訴訟活動,以技術創新為民服務,提升司法效能。
合肥高新區法院推進審判職能延伸。對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的眾多網絡店鋪商家存在以虛假交易、編造用戶好評吸引消費者的嚴重刷單現象,自貿區法庭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制作發送首份司法建議函,建議相關監管部門針對此類問題,健全事先預防機制,壓實事中監管責任。同時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加大對互聯網黑灰產業打擊力度,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另外,從該院辦理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來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對集中(主要為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商標標識罪)。商標權是侵權重災區,但是著作權也漸漸成為主要侵權對象。
犯罪手段日趨網絡技術化。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犯罪分子開始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網絡社交平臺”“云存儲平臺”交互作用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涉及復雜技術認定和法律適用的新型案件日益增多。犯罪分工精細化產業鏈條化特征突出。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共同犯罪比例較高。
除此之外,科創企業員工犯罪現象不容忽視,主要涉案類型就是侵犯商業秘密,涉案人員主要集中在核心技術崗位或者高級管理崗位任職,有接觸公司核心技術信息或者經營信息的職務便利。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