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大會選舉產生,代表廣大業主,在小區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業委會成立難、履職難客觀存在,但近年國內“最牛業委會”不斷涌現,合肥順利召開業主大會、選舉產生業委會的小區也不少。一些小區業委會通過實踐探索,改善了小區面貌,化解了小區矛盾,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單”。
業委會成立十多年 小區環境好“家底厚”
經驗之談:動員業主積極參與 重大事項做好宣傳解釋
位于合肥望江路的萬科金色名郡小區,使用小區公共收益投資近100萬元建設的高空拋物監控系統,已經投入運行。由于“家底”厚實,2022年業委會牽頭還對小區原有公共區域監控系統進行了改造升級,為每戶業主代繳了今年一個月物業費,改造了黨群活動站。
“金色名郡小區2012年底召開了首次業主大會,選舉產生了業委會,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 金色名郡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劉兵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小區召開首次業主大會得到了社區街道的支持,物業公司也比較配合,整體過程算是比較順利。
業委會成立以后,金色名郡小區公共區域停車位改為商業模式運營,再加上公共區域廣告收入等,每年有不菲的公共收益。
小區“家底”厚了,就有底氣改善小區環境。近年來,金色名郡小區使用公共收益對設施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對小區實施品質提升。監控系統升級、閑置交付中心改造成黨群活動站,寫字樓公共區域環境提升……小區環境好了,業主有了舒心的居住環境,業委會也贏得了廣大業主的信任和支持。
業委會運行也并非一帆風順。劉兵介紹,部分業主對小區公共事務參與度不高,對小區重大事項有不同意見,甚至對業委會有質疑,這些業委會都遇到過。“小區剛開始對停車位進行市場化運營的時候,還有不理解的業主采取極端行動,反對交費、‘堵大門’的都有。”
劉兵認為,要想做好業委會工作,業委會成員要有一顆“大心臟”。小區業主大會歸根結底是一個“經濟組織”,廣大業主因為持有房產的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宣傳動員,讓廣大業主認識到積極參與小區公共事務的必要性。“也要讓大家明白,在小區公共事務中應尋求共同利益,而不是極致追求個體利益。”
金色名郡小區業委會每年要開幾十次會議,有的時候議題討論的問題復雜,經常開會到深夜。小區對公區停車位進行商業化運營和上調物業費等事項進行討論時,有業主不同意,業委會耐心解釋,做好宣傳。通過“問答”,向業主詳細闡明實施的出發點、涉及到每位業主的利弊,有的“問答”長達上萬字。“小區很多矛盾源于信息不對稱,問題說清楚了,廣大業主理解了,就會積極參與、支持。”
不斷提升居住品質 還多次為業主“發福利”
經驗之談:不斷提高履職能力 也不能“大包大攬”
近日,保利和盛公館小區召開業主大會,表決通過了2022年公共收益分配方案:為3856戶業主每戶發放300元“紅包”,預計使用公共收益116萬元。
和盛公館小區通過決議發放公共收益/采訪對象提供
這已經不是保利和盛公館小區第一次給業主“發福利”了。2020年12月,經業主大會表決通過,業委會向物業公司轉賬73.77萬元,為小區全體業主每戶交了一個月物業費。2019年小區第二屆業主委員會選舉產生以來,還先后推動小區供電整改移交、小區出入口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閘升級改造、防高空拋物監控系統建設、實現電梯聯動、安裝電梯電動車阻入系統、建設黨建長廊及休閑亭、電動車充電樁安裝等多件“大事”,小區居住品質不斷提升。今年3月,小區已經成功換屆產生了第三屆業委會,今年的各項工作正在推進中。
一不小心成了“別人家的小區”,保利和盛公館第二屆業委會主任劉偉認為,業委會作為業主權益的代表,對小區的建設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個成熟的小區應該有一個成熟的業委會,代表全體業主行使權利,對物業服務企業進行有效監督。”
小區人員眾多,廣大業主訴求不一,和盛公館業委會運行中也遇到過困難。“有些業主把業委會看作小區的‘服務員’,要求業主委會提供服務、解決個人問題,甚至無端猜測、肆意攻擊。”劉偉認為,業委會履職過程中,在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的同時,應該建立溝通機制,暢通溝通渠道,加強對廣大業主法律法規知識和政策的普及。
和盛公館小區黨建長廊和休閑亭/采訪對象提供
“業委會不是‘萬能’的,成立業委會也不能解決小區所有問題。”劉偉認為,小區的管理服務主體是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在履職中不能大包大攬,更不能錯位。應該切實履行好監督職責,督促物業服務企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業委會也不能作“孤膽英雄”。劉偉認為,在小區公共事務中,應確保業主“當家作主”,不斷健全和拓寬業主參與小區建設的渠道,保障業主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同時,充分發揮橋梁作用,積極搭建議事平臺,讓社區、業委會、物業、業主,廣泛參與小區公共事務,共同決策,推動小區問題解決。
監督到位物業給力 造就“明星小區”
經驗之談:規范運行讓業委會“腰桿硬” 涉及公共利益要敢“發聲”
4月11日,安徽省物業管理協會召開會員大會,合肥紫御府小區業委會代表上臺,領回了“安徽省優秀業主委員會”的獎牌。
這不是紫御府小區第一次獲獎了。在小區入口處的榮譽墻上,掛滿了小區的各項榮譽。“和美小區”“消防安全優秀項目”“美好家園典型案例”“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在紫御府小區第一、第二屆業委會主任、第一屆業主監事會主任楊凱看來,榮譽是社會各界對小區品質的認可,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業主。
合肥紫御府小區2013年交房入住。“剛開始一年多,前期物業服務都還不錯。后來就越來越差,第二年的春節,小區連大門都沒有保安值班了。”
2016年,在街道、社區的支持下,紫御府小區召開業主大會,選舉產生了業委會。業委會成立以后,重新選聘了物業公司。近年來,在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小區品質不斷提升,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小區。“很多小區的業主、業委會經常來參觀學習。”
連續擔任了兩屆業委會主任,楊凱對業委會運行有自己的心得。在他看來,小區人員眾多,眾口難調,各類矛盾可能長期存在,此起彼伏。“大事小事,最后常常都匯集到業委會這里。這就要求業委會成員自己要學法懂法,做好協調溝通工作。”
紫御府小區議事協商亭
小區改造提升、規范管理過程中,難免有不同的聲音、反對的意見。楊凱認為,業委會成員應該站在為大多數業主的利益考慮的立場上,勇于表達觀點、態度,敢于“發聲”。“不能因為怕被質疑就不敢說話,一味息事寧人。只要對小區健康發展有利,做好宣傳解釋工作,最終一定能獲得大多數業主的支持。”
“業委會代表廣大業主監督物業公司做好服務,也不能只挑刺不支持。”楊凱認為,對物業公司,業委會既要監督,也要激勵;既要督促物業公司提升服務質量,也要在物業公司和業主之間做好橋梁,支持物業公司開展工作,不能遇事就讓物業“背鍋”。
“敢發聲”的前提是“腰桿要硬”。楊凱認為,自律建設、規范運行,業委會才能“腰桿硬”。“日常運行中,業委會要加強自律建設,工作中依法依規,大事小事要公開透明,讓每一項工作曬在陽光下。”楊凱表示,業委會是業主代表,但也不能當“一言堂”,代替業主大會“拍板”決策,“小區重大事項必須通過業主大會表決”。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文/攝 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