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文聯、團省委共同主辦的2023全省“文化名家進高校”暨“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巢湖學院舉行,文藝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走進校園,開展文藝小分隊志愿服務、非遺展示、電影放映等活動,并為高校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
4月7日下午,在巢湖學院圖書館門前廣場,手撕書法、剪紙、徽墨制作、界首彩陶等十多個非遺項目“齊聚一堂”,熱鬧非常。 “這是真金手繪粉蠟箋,曾經被作為皇家御用紙張。”“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流沙箋’的制作技藝,最早起源于唐代……”紙箋加工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靖正向同學們介紹非遺紙箋制作技藝的傳承發展。紙箋加工技藝是傳統造紙工藝技術的延伸與發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劉靖這次帶來了3個品種的紙箋實物現場展示,還指導同學們現場體驗了流沙箋的制作過程。“看到這么多年輕人對紙箋加工技藝感興趣,非常高興。”
以手撕紙,代替執筆寫字,在手撕書法省級非遺傳人孔明惠的展臺前,叫好聲、掌聲不時響起。大學生們圍住孔明惠,好奇請教的同時,還有人現場“出題”。巢湖學院非遺保護協會負責人袁星月同學向孔明惠提了個要求:“能不能給我們非遺社撕一個社名?”孔明惠欣然應允,指尖翻飛下,“非遺”二字形神俱佳,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手撕書法是剪紙和書法的結合,沒想到大學生們這么喜歡。”孔明惠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通過展示讓學生們對非遺產生興趣,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傳統技藝才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文藝小分隊活動中,來自省級文藝家協會的藝術家們走進課堂、學生社團,參與教學、排練,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在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王成、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范超一等名家的現場指導下,同學們的舞蹈《小池》優雅靈動,如詩如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音樂學科專家庫成員王華金曾指揮安徽合唱團在全國各類大賽中屢獲大獎,這次他走進大學生們中間,執棒校園合唱團。在他的指揮下,同學們合唱的《萬泉河水》婉轉動人,充滿力量。
當晚,作為2023全省“文化名家進高校”暨“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知名戲曲、歌舞、民樂演奏、雜技、曲藝藝術家還為巢湖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演出以《傳承與夢想》為主題,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融入流行元素,風格時尚又充滿青春活力,深受師生歡迎。演出現場名家薈萃,座無虛席。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汪育殊登臺表演了徽劇“徽班”選段《梨園芬芳》,贏得了滿堂喝彩。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市級非遺傳承人雷玉君、第四代巢湖民歌傳承人蔣濤演唱的巢湖民歌《秧歌越唱心越甜》,高亢嘹亮、優美動聽,極具地方特色,贏得了陣陣掌聲。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