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科技互動展區
民樂表演《廬州韻》
新能源汽車展區
小朋友正在科技互動展區體驗電磁探秘
春光明媚,萬物生長。4月9日,2023年合肥市首屆科技文化藝術節在廬州意庫正式啟動。
科技與文化相得益彰,隨著這一場將科技文化融合烹制的精彩盛宴呈現,在“科里科氣”與“文里文氣”的交融之中,別樣的“合肥氣質”盡情展現,也讓這場特殊的藝術節“燃”動合肥。
【科里科氣】
亮眼科技產品炫酷登場 眾人駐足一探科學奧秘
在暖陽的照拂下,4月9日上午,隨著象征科技創新之源的寶瓶水緩緩注入啟動裝置,2023合肥市首屆科技文化藝術節正式啟幕。
啟動儀式上揭曉了“少兒科創藝術畫”大賽獲獎情況,隨后,全國知名科技企業螞蟻集團和合肥科技文化企業代表科大訊飛,就“科技發展對我們的改變”這一主題進行了演說。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何用科技手段幫助孩子們掌握書法練習的方式方法,更好傳承中國獨有的藝術國粹,已成為民族科技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之一。”科大訊飛陶云科技展示了如何用利用AI協助孩子練字,讓現場觀眾感受科技的神奇之力。螞蟻集團則通過對未來消費場景的剖析,為觀眾介紹了未來可以與文化科技更好結合的消費場景。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振奮人心的歌曲《大中國》剛剛唱響,智能打鼓機器人便揮起“一頭八臂”,在架子鼓上敲擊,腦袋也隨旋律輕輕晃動。有力的鼓點配合音樂,為《大中國》注入了濃濃的金屬搖滾風。
“快看!機器人也會打架子鼓!太厲害了!”不少小朋友拉著父母的手圍觀,點贊合肥機器人“厲害了”。
“只要磁場足夠大,即便是我們將這個裝置倒轉過來,超導懸浮材料也不會離開磁場。”來自合肥原力譜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們,用實驗儀器現場為觀眾們展示“超導磁懸浮實驗”,一堂生動的物理課讓在場大小觀眾驚嘆不已。
在“尖端放電”科普裝置前,觀眾們按下“啟動”按鈕,隨著兩個電極逐漸靠近,兩個電極尖端之間發生了強烈的放電現象。在“果凍效應”科普裝置前,隨著觀眾撥動琴弦,琴弦快速振動的波紋在顯示器上實時顯現出來,配合科普講解牌的“答疑解惑”,小朋友們聽得認真,還記筆記。
“我來給機器人出個難題!”拿起“魔方機械手”面前的魔方,觀眾們極力將魔方打亂出新高度。然而,魔方機械手只要稍加觀察,總是能在30秒內將魔方精準還原。“我和兒子試了好幾次,無論怎么打亂魔方,都沒能難倒它,非常有趣,我7歲的兒子對人工智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觀眾張先生笑著說。
一邊的機械手臂在和觀眾們“斗智”,另一邊的機械手臂則忙著給大家添添喜氣。提筆蘸墨,下筆有神,訊飛科技帶來的書寫機器人,正有模有樣地揮毫潑墨,為觀眾們書寫科技味十足的“福”字。書法愛好者們將其團團圍住,有的甚至想和它“切磋切磋”。
科技與藝術“兩情相悅” 藝術節展覽持續多日
一幅幅繪畫、攝影作品,環繞廬州意庫陳設,仿佛為藝術節現場鑲了一圈文藝的“金邊”。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視覺藝術展“纏繞”,沿廬州意庫北邊排列。這組作品以國家自然科學獎自成立以來40項一等獎項目為研究設計對象,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科技的進步,也依賴于文化的培育、藝術的滋養。科學與文化從未分離過,從來都是如影隨形。”觀眾林先生評價道。這顆科學家和藝術家密切配合結成的藝術碩果,讓觀眾們感受了藝術與科學的水乳交融。
沿廬州意庫南邊一字排開的是“鏈上合肥”圖片展,透過150幅優秀作品,工業美帶來的視覺享受在藝術節現場鋪展開來。“通過一幕幕定格畫面,我感受到了合肥產業發展大潮的躍動與澎湃!”現場觀展的觀眾表示,通過“鏈上合肥”“合肥新時代”主題攝影展,一個多姿多彩的現代合肥、產業合肥形象被生動刻畫、細致描繪。
未來的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綠樹簇擁的科技樓房蓋在海上,“全自動科技倉”鏈接人類智慧……藝術節現場同時展出的,還有“少兒科創藝術畫”,在合肥這片科創沃土上,孩子們用天馬行空的想象,盡情描繪著未來的科創世界。
近百種“神秘石頭”講述地球故事
“這是石墨,我們用的鉛筆芯就是它做的,這是大理巖,這就是咱們家中用的大理石的原石。”藝術節現場,安徽省勘查技術院科普基地講解員徐娟告訴記者,這幾天她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是什么”?
近百個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礦石,是安徽省勘查技術院為藝術節帶來的“禮物”,這些巖石有的較為常見,有的在日常生活中不經常能被接觸到,對地理感興趣的觀眾們,不停地拿起石頭左右端詳。
“我們主要為觀眾們科普這些礦石的成分和用途,我們展出的礦石有的色澤艷麗,非常吸引觀眾。”徐娟表示,安徽省勘查技術院有自己的科普館,不光是礦石,也包含許多與地球物理相關的知識,“非常歡迎大家去參觀,了解更多的地球知識。”
新款新能源汽車大秀精彩
作為合肥的重點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星光熠熠,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愈發猛進,合肥在這個新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駛向了新高度。
本次科技文化藝術節,也專門設有新能源汽車展區,多家知名汽車品牌帶來了其最新款新能源汽車,在專業的展示和介紹下,在場觀眾對不同的新能源汽車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大眾思皓帶來的是最新款的新能源汽車,‘花仙子’和‘愛跑’。”大眾思皓安徽瑞珪店總經理田紅偉介紹,藝術節現場更有試駕服務可以體驗。“這次活動讓我們‘走出去’,與客戶的距離拉近了很多,我們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客戶了解并支持新能源汽車。”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各類知名新能源汽車匯聚一堂,讓愛車人士在現場試了個過癮。
【文里文氣】
非遺項目齊聚一堂競芳菲 互動現場成人氣頂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表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藝術節上,來自安徽省的非遺項目齊聚一堂,為在場觀眾準備了豐盛的“文化大餐”。
“爺爺,我想要個小兔子!”自非遺展臺搭建好后,廬陽韓氏糖畫非遺傳承人韓正友便沒有休息過。只要有小朋友路過廬陽韓氏糖畫的展臺,總是能夠被香甜的糖漿味、精美的糖畫給吸引。
“我們的糖漿是用白砂糖和山芋熬制而成,香甜健康。”韓正友一手舀糖漿,一手拿鏟子刻畫細節,隨著糖漿的凝固,不一會工夫,一個個鮮明生動的動物形象便出現在觀眾面前。
同樣熱鬧非凡的,還有廬陽殷氏字畫的展臺前。成群結隊的觀眾們圍繞展臺,仔細看著非遺傳承人殷三川用觀眾的名字作畫。融合國畫的山水寫意與西洋畫的炫彩畫法,使用特制的畫筆,以字為畫。“‘諾’字偏旁上的一點,我以你的形象為畫。”幾筆干練而細致的涂畫,一幅“名字畫”融合諸多自然元素,渾然天成。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廬州木版水印”傳承人王澤龍,帶來了用梨木雕刻的十二生肖木版,在觀眾們的要求下,讓大家親身體驗制作木版畫的樂趣。
“這是繡的蓮蓬工藝品,寓意多子多福,好運連連。”廬州女書屬相針繡非遺傳承人鄭升蘭為觀眾們細心介紹一個個精美的刺繡作品。“我的部分刺繡作品有女書文字內容,這也是對女書文字的傳承,希望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世代流傳。”
在廬陽刻畫箋展臺前,刻畫箋作品或成畫展示,或被制作為精美的工藝品。非遺傳承人陳淑萍介紹,薄薄的一張廬陽刻畫箋,實際上有三層,上下兩層薄宣紙中間,壓著一張雕刻完畢的色宣,壓合而成的刻畫箋,獨有細膩而溫潤的美感。
“我們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廬州太極拳,在藝術節為大家帶來的有器械和拳術,有集體項目也有個人項目,還有單刀、單劍、雙刀、雙劍等。”省級非遺傳承人倪世清帶領弟子們在藝術節現場操練太極拳,一招招干練的功夫看得周圍觀眾掌聲連連。
“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我認為我們要打給更多的人看,讓更多的人了解太極拳,這樣才能更好傳承下去。”在“打鼓機器人”的伴奏下,廬州太極拳打出了合肥傲骨,“機器人打鼓是科技,我們太極拳是文化,這正是科技和文化相互擁抱、相互碰撞!”
文藝演出驚艷四座
璀璨文化照耀廬州
“山綠起來,人富起來,面朝大海中國春暖花開……”一首合唱歌曲《美麗中國》,將文藝演出的序幕激情拉開。生長在美麗中國,對祖國的愛引發了全場上千位觀眾的共鳴,場邊的小朋友搖頭晃腦地打著節拍同唱。
同樣讓全場觀眾燃起熱血的,是戲曲表演。黃梅戲、京劇、廬劇、豫劇的經典橋段在廬州意庫被唱響,在場的年輕觀眾們聽出了我國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而在場的老年觀眾們,則聽到了自己的青春。圍舞臺而坐的大爺大媽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此刻。
傣族舞蹈《邵多麗》音樂聲一響起,三名青春靚麗的舞蹈演員登臺時引發現場驚嘆。在領略完傣族神秘文化的魅力后,雙胞胎哥倆帶來的相聲《哥倆誰服誰》逗得觀眾們捧腹大笑。
川劇《變臉》登臺時,臺下的小朋友們一齊靠近了舞臺,在音樂變換中,演員的臉譜一張接著一張變,這可讓目不轉睛的小朋友們疑惑極了。“今天這場文藝演出,我最感興趣的節目是變臉,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還以為是特效,誰知道現場表演也是這樣神奇。”
皮影戲暖場演出座無虛席
傳統文化開場獲贊無數
4月8日晚,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派皮影戲在2023合肥市首屆科技文化藝術節現場進行了一場暖場展演。關注到演出消息的觀眾們早早地來到了現場,只為占據最佳觀影位。皮影戲開場前半個小時,觀影佳位便已被牢牢占據。
“皮影戲在我國已傳承了兩千多年,代代傳承,代代創新,皮影戲在中華大地上生生不息。我們安徽省作為文化大省,皖南、皖北,均有皮影戲流傳,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馬派皮影戲。”演出前,馬派皮影傳承人馬飛振奮的說道。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在幾百位觀眾的呼聲和掌聲下,馬派皮影正式亮相。隨著皮影戲臺后噴出一陣煙霧,配合急促的鼓點與響亮的嗩吶聲,《龍騰舞獅》作為開場節目引爆全場。
在觀眾們沸騰的掌聲中,皮影戲《百年強國夢》在《萬疆》這首歌的伴奏下緩緩展開。從南湖紅船、兩萬五千里長征,到14年抗戰、新中國成立,再到動車、殲20、航母……光影下皮影道具的不斷變換,將我國百年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生動演繹,觀眾們情緒被感染,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馬飛及其徒弟一人奏樂、兩人配音,為觀眾們帶來了《西游記》的經典橋段。“這是我們小時候看的戲,是我們當時最為寶貴的娛樂,那時村里組織看皮影戲的場景我至今歷歷在目,今天帶孩子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來自包河區的李先生帶著妻兒一同觀賞皮影戲,對這場演出贊不絕口。
趣味文創產品引觀眾愛不釋手
“這個魔方上面印的,是‘官服補子’,明清時期,文武百官官服胸前或后背上織綴的一塊圓形或方形織物就是補子,補子的不同意味著官職的不同。”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帶來的“李府文創”,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了解。
依托合肥地方特色文化,李府文創推出了合肥“市樹”廣玉蘭系列的玻璃杯、絨布包,有以方言“照”字為靈感,推出了合肥記憶鑰匙扣。“我非常喜歡李府建筑3D便箋紙,便箋紙使用過后,盒子里會留下李府建筑的3D模型,很有趣。”
讓觀眾們同樣愛不釋手的,還有以淮系文化作為IP的“淮系萌軍”書簽、公仔、文件夾等。在文創展區逛了許久的陳女士表示,“本次藝術節的文創展區非常吸引我,我很喜愛文創產品,它能夠推動本地文化的對外傳播,提升城市形象。”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合肥市圖書館帶來的文創產品及圖書。這一抹“文里文氣”的鮮明色彩,為藝術節增光增色。
【精彩繼續】
“科技+文化,原來如此別具魅力!”
周日全天的活動,讓現場參與的市民意猶未盡。
帶著孩子前來觀展的市民張先生感慨:“不虛此行!孩子都說自己積累了好多的寫作文的素材。”
市民王老今年已經七十多歲,聽說有這樣一場兼具“科技+文化”的節慶活動,也早早做好攻略,來到活動現場一一打卡。“合肥是一座有著科技和文化雙重特色、雙重氣質的城市,這場活動‘很對味’!”王老伸出大拇指點贊道。
作為這次參展的主角,科技企業、非遺傳人們也為活動的火爆而感到驚喜,紛紛表示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原來如此別具魅力,未來推廣科技與文化也更有動力了!
當前,合肥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名城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的文化之城。本次科技文化藝術節,將進一步展現、打造合肥“科里科氣”、“文里文氣”的城市氣質。
2023合肥市首屆科技文化藝術節的前期已成功組織少兒科技藝術畫大賽和科技文化圖片征集活動,各種精彩活動還將繼續。后期將繼續在合肥部分文創園區進行科技文化藝術巡展。此外,文藝演出已走進合肥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后期還將進入多所高校、社區、科技企業與產業園區等,為合肥科技文化的交流發展提供沃土。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雅雯/文 高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