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檔案將附上“電子芯片”,提取檔案只需要5秒。 記者從合肥市蜀山區人社局獲悉,該區在全省首創檔案“電子平臺”,查檔、提取等相關業務僅需5秒即可完成,有效解決辦事居民“多地跑”“來回跑”等堵點難點問題。系統正式上線后,預計每年將為蜀山區靈活就業人員提供5000多人次便捷服務。目前,60%以上檔案已電子化。未來,市民或可通過皖事通點一點,即可一鍵查找檔案歸屬地。
據介紹,蜀山區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的檔案庫房,免費保管大量靈活就業人員等各類檔案5萬余份,一旦碰到出具證明、退休待遇核定等,都需要檔案佐證。
原先查找檔案耗時較長
工作人員整理紙質檔案
“這些檔案跨越四五十年之久,檔案紙張存在脆化、筆跡顏色減退等現象。”該區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檔案內容涉及到居民工作變遷等各類信息,特別與退休待遇緊密相關。
蜀山區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研發了“隨心辦”業務平臺,實施檔案電子化工作,對所有在冊檔案進行統一整理、批量掃描,保障檔案記錄的完整和統一,防范因時間問題,檔案出現風化、損毀等,導致居民退休辦理、待遇領取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據介紹,檔案管理平臺包括工作、政審、學籍等10大類別,開發了檢索查詢、檔案庫房管理等多種實用功能,實現了檔案中所有信息“應錄盡錄、能查盡查”。該負責人介紹:“過去,對于部分難度大、時間久遠的檔案,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完成查檔,如今只需5秒就可以在海量數據中快速定位檢索結果。”
檔案整理及數字化加工現場
工作人員正在錄入電子信息
據介紹,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員檔案里的信息登記與身份證年齡互相矛盾,直接影響退休手續辦理。“根據人社部規定,我們對所有在冊檔案年齡進行重新認定,將身份證和檔案年齡相結合,確定退休年齡計算依據,以確保退休年齡的準確性。”
“目前,在庫的檔案超過60%都已經電子化。”該負責人介紹,每個人檔案中的信息都通過掃描進入系統,關鍵信息人工錄入,便于檢索統計。“將于4月底前完成全部信息錄入工作。完成后,每份檔案將附上‘電子芯片’。”
人社綜合服務窗口
市民辦理退休手續
據介紹,通過“隨心辦”平臺,蜀山區將退休人員居住地信息、檔案材料進行電子化確認,就業、政審、社保轉移、異地參保等情況都可以一鍵調取檔案。下一步,蜀山區人社局將與數據資源局等部門協調,將“隨心辦”服務平臺納入皖事通服務目錄,讓居民足不出戶即可輕松查詢檔案存放地與檔案年齡。
此外,該平臺后期還將與公安、民政、教育、衛健等業務平臺無縫對接,為省內異地查詢、資源共享等提供便利,并結合數據優勢有效保障社保基金安全。
(張竹繁 孫雨靜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