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合肥之春”2023非遺傳承·戲曲歌舞晚會在合肥大劇院精彩上演。
眾多知名表演藝術家和非遺傳承人帶來的廬劇、門歌、巢湖民歌、蓮湘舞等一大批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紛紛亮相,給觀眾帶來一場五光十色的視覺盛宴。
晚會現場還展示了合肥市級非遺——廬州年氏舞獅、大圩許貴花船、肥東撮鎮龍燈、水湖花鼓燈等非遺項目;情景舞蹈表演《變遷》講述了合肥從三國舊地到科創名城的飛速發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巢湖民歌《十里長沖好風光》《姑嫂對花》《好雨好時節》等節目旋律優美、遼闊、華麗、悅耳動聽;合肥演藝集團的“廬州樂坊”用一組民樂,展千年文化之音,連接起一件件合肥本土的徽派禮服,展示合肥本土紙箋加工技藝、葫蘆雕刻、廬陽面塑、廬州麥稈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晚會還邀請了部分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和科技工作者、醫護人員、快遞小哥、產業工人、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交警、解放軍官兵、大學生代表等群體觀看。
據記者了解,本場晚會是合肥乃至安徽歷史上首次全景式藝術化展示一個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盛會,也是合肥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大起底”和“大展示”。這次盛會融合科技創新元素和非遺文化魅力,講好文化自信自強的“合肥故事”,讓更多人感受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底蘊深厚的文化歷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晚會在演出廳外舉辦沉浸式非遺文化體驗展,展區內皮影戲、木板水印、廬州面塑、廬州蛋雕、廬劇、巢湖民歌、洋蛇燈、拋頭獅等形式多樣的非遺表演集中亮相,讓觀眾在互動中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