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5月28日至8月31日將在安徽博物院展出。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是安徽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回流文物特展,展覽分為“吉金耀彩”“法相重光”“盛世聚首”三個部分,除展示圓明園海晏堂七尊獸首銅像外,還展示了海外回流的商周至兩漢時期的青銅器,以及北朝時期的石刻佛像。
6件一級文物集體亮相
5月27日,在安徽博物院二樓臨展廳,“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已經布展完畢,靜待觀眾的到來。
本次特展中,“吉金耀彩”部分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海外回流青銅器。安徽博物院相關專家介紹,商周至秦漢時期是青銅器大量使用的時代,通過傳世與考古發掘的文物,以及古文獻的記載可知,中國古代青銅器器型多樣、紋飾繁復、工藝精湛、銘文可鑒,它們不僅反映了當時天子、諸侯、貴族各個社會層級的生活狀態及其對藝術文化的理解,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歷史發展進程等。然而,由于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入侵,清末以降,大量青銅器流失海外。盡管經過多方努力,部分文物得以成功回歸祖國,但仍有眾多文物因人為因素而遭受了不可逆轉的損壞。
本次特展中,將展出67件珍貴青銅器,包括西周遂公盨、西周神面卣、西周鳳鳥尊、西周立兔形典尊、戰國嵌錯社會生活圖畫壺等6件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本次特展中一級文物最多的一部分。
10尊北朝時期佛造像亮相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在政權混亂、江山易迭的年代,卻出現了藝術的高峰。在本次展覽中,“法相重光”部分展示了10尊北朝時期佛造像,褒衣博帶、曹衣出水,跨越千年的微笑栩栩如生,令人驚嘆。
據介紹,作為魏晉南北朝政治軍事重鎮,青州地區受到南北文化的共同影響,其佛教造像因鮮明的時代和地域風格而聞名于世。經搜求和搶救,一批工藝精巧、造型考究的北魏晚期至北齊的石質佛教造像得以回歸并向公眾展出。
七大生肖銅獸首有4件原件
此次特展展出了圓明園獸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豬首4件原件,以及鼠首和兔首復制件、馬首仿制件。共計7件圓明園海晏堂銅獸首分別放置在獨立展柜中,沿著展廳中軸線一字排開,也是本次特展最受關注的部分。
安徽博物院相關專家介紹,十二生肖銅獸首本是清代圓明園海晏堂前十二生肖獸首水力鐘噴泉的主要構件,每晝夜十二個時辰,每一個獸首對應一個時辰噴水報時。它將東方的時辰和生肖與西方的噴泉和計時相結合,是清盛期中西方文化交融以及高超工藝技術的代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園中大量珍寶被焚毀掠奪,自此十二生肖銅獸首流散海外,經歷損壞、轉賣,漂泊于世界各地。2000年至今,通過官方和民間多方追索,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馬首、鼠首、兔首等七尊獸首通過拍賣、捐獻等方式回歸祖國,其余五尊獸首目前仍下落未明。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劉媛媛 /文 通訊員 旦增赤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