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老舊小區改造已成為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面貌的重要民生工程。然而,改造只是第一步,如何實現改造后的長效管理,才是確保居民長期受益的關鍵。位于淮北市相山區的黎苑新村一期,始建于1996年,近年來通過引入國企兜底物業服務,探索出了一條老舊小區改造后的長效管理之路,讓居民切實感受到了家門口的幸福升級。
從“老破舊”到“新家園”
改造帶來煥然一新
建成于1999年的黎苑新村一期,擁有1400多戶居民。改造前,小區長期缺乏物業管理,垃圾處理依賴市政管理,樓道衛生由居民自行負責,環境狀況令人擔憂。此外,小區處于開放式狀態,沒有門崗和保安,安全防范成為一大難題,居民生活品質受到極大影響,迫切希望改變現狀。為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2022年,黎苑新村一期被納入淮北市老舊小區改造試點,迎來了一場關乎民生福祉的煥新蝶變。此次改造直擊居民居住生活的痛點,從多個維度精準施策,全面提升小區居住品質。通過路面硬化,解決了居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擾;挖掘小區內部及周邊閑置空地,增添了一系列適老化和適幼化設施;配套安裝了先進的監控設備,大幅提升了小區的安全性;對外墻進行粉刷,讓老舊樓棟煥然一新……改造后的黎苑新村一期,從“老破舊”搖身一變成了“新家園”。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從“基礎保障”到“貼心關懷”
國企入駐兜底物業服務
改造只是“前半篇”,如何做好“后半篇”的建后管養工作,才是確保改造成果長效化的關鍵。2023年5月,國有企業淮北鳳凰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入駐黎苑新村一期,開啟了小區物業管理的新篇章。為讓居民更好地接受物業服務,物業先免費服務3個月,9月才開始收取物業費。物業公司入駐后,迅速開展了一系列服務提升工作:施劃停車線、安裝車輛識別系統,規范小區停車秩序;設置4個垃圾分類點,實行垃圾分類紅黑榜制度,對不文明投放行為在宣傳欄曝光,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習慣;利用空地規劃停車位,引入第三方安裝520個充電插口和21個車棚,滿足800多輛電瓶車的充電需求。此外,物業還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引進工作,規劃選址已完成,未來居民將能在家門口為新能源車充電。
從“臟亂差”到“潔凈美”
精細化服務提升居住品質
在日常保潔與安保方面,物業制定了嚴格的服務標準:每天早晨和下午各進行一次灑水沖洗,保持道路清潔;配備專門人員負責樓道清掃,每3天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每周開展一次深度清拖,確保樓道環境干凈整潔。安保方面,物業實行24小時在崗制度,配合改造時安裝的90多個高清攝像頭,小區實現了全方位的監控覆蓋。
除了做好基礎服務,物業更關注居民的生活需求,用貼心服務傳遞溫暖與關懷。逢年過節,物業便化身“生活管家”,組織一系列暖心活動。免費理發攤位前,居民們笑意盈盈,在新年之際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團圓時刻;維修小家電區域,師傅們專注修理,讓舊家電重煥生機,為居民解決生活小煩惱。日常生活里,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代買服務,主動幫老年人拿快遞,各類維修服務隨叫隨到……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小區物業逐漸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貼心人”。
物業費收繳從無到有提升居民繳費意識成關鍵盡管物業入駐后為小區帶來了諸多積極變化,但目前物業收費率仍有提升空間。由于多年來小區一直處于無物業狀態,居民沒有繳納物業費的習慣,部分居民對“花錢買服務”的意識尚未完全形成。
對此,物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提升服務質量,用實際行動讓居民看到物業服務的價值。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向居民宣傳物業服務的內容和重要性,增進居民對物業服務的了解和認可,逐步引導居民樹立“花錢買服務”的意識。(文/圖 尋找安徽“好服務”小區活動策劃組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