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認知里,回遷安置小區常常被貼上“管理混亂”“環境臟亂”“服務缺失”等負面標簽。
但安徽省淮北市的國金華府美璟苑小區,卻憑借切實行動成功打破了這一固有印象。該小區共計815戶,其中大部分為回遷安置戶。
自2020年交付使用后,它以創新的治理模式和貼心周到的服務,逐漸成為居民們安居樂業的幸福港灣,并于2022年榮獲安徽省首批“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稱號。
創新治理模式,讓居民切實感到被重視
國金華府美璟苑小區能在“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評選中脫穎而出,“紅網滿格1+2” 治理模式功不可沒。這一模式可以說是小區治理的“智慧大腦”。通過分析研判、協商議事和評價反饋三大機制,確保居民的訴求能夠得到及時響應和解決。
分析研判機制是民情“收集器”。通過議事會、懇談會這些溝通橋梁,居民們的大小訴求在這里匯聚,能當場解決的,小區各方力量迅速協調處理;解決不了的,也會及時上報社區黨組織。這種認真傾聽居民聲音的態度,讓居民切實感受到被重視。
協商議事機制則是矛盾 “化解器”。小區黨小組、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定期坐在一起,就物業管理服務這些居民生活里的關鍵小事展開討論。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很多看似復雜的矛盾迎刃而解。
評價反饋機制充當了服務 “質檢員”。每年年底的居民評議會,是對物業服務企業的一次“大考”。居民們暢所欲言,給出真實評價和寶貴建議。這些結果和意見不僅要匯報給社區黨組織,還會在小區公開。國金服務物業工作人員誠懇表示:“業主的意見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有哪些做的不到的地方,提出來我們再改進。”
不斷完善硬件設施 細微之處見用心
在國金華府美璟苑小區,物業服務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區交付初期,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物業就從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考慮到居民休閑、健身和日常晾曬需要,增設了休閑座椅、健身器材、晾曬場地;為保障小區安全,在單元門廳、圍墻、廣場等區域加裝了監控攝像頭。這些設施的完善,極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安全感。
小區內有個幼兒園,接送孩子車輛多,為了保障安全,物業在幼兒園附近道路上加設了減速帶;針對小區電動車棚不足,引入第三方增加了車棚,安裝了充電樁,并配備了滅火器, 為居民的電動車安全停放提供了保障。
同時,物業還投入設置了垃圾分類收集亭,垃圾桶蓋子上設置拉繩,防止業主手觸碰桶蓋,解決了衛生問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文化活動搭臺,豐富居民精神生活
除了硬件設施的完善,物業還注重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小區物業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2024年,共舉辦13場社區活動,基本每個月一場,讓居民們在歡樂中增進彼此的感情。
元宵節,物業員工扮成財神爺給居民發紅包,喜慶又熱鬧;三八婦女節,定做了大蛋糕,開展小區party,老年人和小朋友歡聚一堂,共享歡樂時光;母親節,邀請婦幼保健院的主任醫師為女性居民開展篩查,關懷女性健康;中高考期間,物業工作人員前往考場為考生送向日葵,為他們加油鼓勁……這些活動,讓居民在歡樂中增進彼此感情,鄰里關系更加和諧。
南京火災事故發生后,小區物業特邀電動車廠家來到小區開展電動車免費檢修進小區公益活動。檢修師傅們仔細檢查電瓶車內的線路、剎車等問題,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同時還向居民“科普”安全知識,贏得了居民們的好評。
志愿服務,傳遞鄰里溫暖真情
2024年11月成立的 “巾幗志愿服務隊”,成為小區里一道溫暖的風景線。她們開展愛心義診、便民理發、便民洗地毯等活動,為居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對于小區里的獨居老人,服務隊更是關懷備至,幫忙搞衛生,水、電壞了隨叫隨到。
有一位電工師傅,會一些家電維修,老年人家中小家電出現問題,只要自己買來配件或者委托物業幫買配件,師傅就會上門免費維修。
8號樓有一戶老年人兒女不在身邊,陽臺天天滴水。原來是樓上業主家裝修后洗衣機放在陽臺,水管沒有處理好。物業得知后,幫忙進行了處理,解決了老人的困擾。老人高興得送來了錦旗。
從創新治理模式到完善硬件設施,從豐富文化活動到開展志愿服務,國金華府美璟苑小區正以其 “紅色物業” 的獨特魅力,讓這個回遷安置小區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尋找安徽“好服務”小區活動策劃組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