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絡社交平臺上的醫療“偽科普”問題日益嚴重,隨處可見高價推銷不靠譜的“神醫秘方”、冒充醫生講述虛構的接診故事……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偽科普”牟利,不但侵害消費者權益,破壞了醫療行業的公信力,甚至有可能導致患者延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安徽醫科大學校長翁建平建議,打擊偽科普,加強重大慢性病防治,統一慢性病信息管理平臺。
規范互聯網健康科普管理
近年來,隨著公眾對健康知識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醫療健康科普已成為廣大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重要途徑。“目前,互聯網上有海量的健康科普信息,但有關信息發布主體的身份、資質、發布目的等因素直接影響健康科普質量,有的健康科普信息真真假假摻在一起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有的甚至是假借科普之名引流牟利行帶貨之實。”對此,翁建平建議,規范互聯網健康科普管理,加強部門聯合監管,打擊偽科普,同時持續加強優質健康科普供給。
“相關部門應督促指導網站平臺加強網絡主播規范管理和主播資質核驗,對無認證資質、假冒專業人士身份開展直播的賬號依法依規依約從嚴處置。加大對為博流量搞假科普、打擦邊球,造成惡劣影響行為的懲治力度。醫療機構應加強對單位內醫務人員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健康科普工作的管理,對于違規違紀問題堅決嚴肅處理。”針對公眾健康需求,翁建平建議組織邀請權威專家分享科學規范的健康知識信息,擴大權威、正規醫療科普的供給。“通過加強醫學常識宣傳,增強公眾辨識能力。同時加大優質主播、優質內容流量扶持力度,提升主流價值引領,構建風清氣朗的醫療科普生態環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重大慢性疾病發病總體呈上升趨勢,慢性病死亡人數占到居民總死亡的比例已超過80%。翁建平在調研中發現,慢性病信息化網絡建設還有待完善,“建議在國家層面全面整合慢性病監測、篩查干預、診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信息平臺,建立統一的慢性病防治信息系統。”同時開發遠程診療、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模塊,為慢性病的“促、防、診、控、治、康”六位一體化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撐。另外,從醫保基金劃出一定比例用于建立慢性病預防基金,為慢性病預防提供資金保障,以較低的預防支出替代較高的疾病治療支出。“通過建立健全商業保險運行機制,發揮社會保險的補充作用。”
為建設健康中國履職盡責
“我是醫療衛生和教育行業的一員,人民生命健康事業是我畢生的追求。”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翁建平多年來立足本職工作,積極為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連續兩年遞交了聚焦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提案。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代表全國頂尖水平,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推進落實“大病不出省”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落地實施,安徽省去年有9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全部開診運營。翁建平在調研中發現,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過程中,由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管理模式帶來的新問題以及如何加快醫療人才培養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于是,他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遞交了提案,并給出具體的對策建議。“這份提案隨后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與答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去年提交的關于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產業聚集發展的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重點提案,并得到國家發改委的跟蹤調研與詳細答復。
“我的調研通常來自于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看病接診、學術研討、組織管理等都是我的調研過程。”翁建平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參政履職水平,結合本職工作,發揮醫衛特色優勢,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議政建言,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記者手記】
社交平臺上的健康科普信息良莠不齊,給老百姓帶來不小的困擾。偽科普“造謠一張嘴”,專業人士“辟謠要跑斷腿”。正如全國政協委員翁建平所說的,為了守護老百姓的健康,相關部門要加強聯合監管,規范互聯網健康科普管理,打擊偽科普。與此同時,還應該讓科學權威的宣傳占領科普陣地,通過建立健全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增加權威健康科普知識供給,擴大健康科普知識的傳播覆蓋面,為老百姓準確查詢和獲取健康科普知識提供便利。今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已在官網專門設立了“辟謠平臺”,持續加大權威健康科普的供給,打擊偽科普,同時在平臺上接受群眾的舉報或者疑惑解答,通過這些來營造清朗的健康科普網絡環境。偽科普或將無處藏身!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