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闞顯照和卞凱民分別帶來了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提案”。
省政協委員闞顯照:完善食品追溯體系
“我省近年來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食品產業日益復雜化,食品安全問題依然時有發生。”闞顯照在調研中發現我省食品安全監管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足、食品追溯體系不健全、食品行業標準相對滯后、食品安全監測技術手段落后、公眾食品安全意識淡薄等。“盡管我省已出臺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但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的現象。部分地區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配置不足,監管力量分散,難以對龐大的市場進行全覆蓋檢查。尤其是餐飲行業、小作坊等監管盲區,存在許多不合規操作,極易導致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問題往往源于供應鏈上游,但現有的食品追溯體系尚不完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嚴重。大部分食品生產企業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運輸配送等環節的追溯體系,無法實現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闞顯照告訴記者,我省目前在食品行業的部分標準體系仍然不完善,尤其是在一些新興領域如網絡餐飲、進口食品等方面,標準滯后,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此外,食品安全監測技術手段落后。“特別是在縣級機構及鄉鎮,由于設備較為落后,技術人員水平不夠高,無法及時有效地檢測出潛在的食品安全問題。”
闞顯照建議,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定期開展督查。“對于存在違法行為的企業和個人,要依法嚴懲,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同時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盡快出臺相應的行業標準。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的技術手段,投入資金提升監測設備和技術水平,引入先進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提高食品安全監測的精準度和及時性。“在完善食品追溯體系方面應加大食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等關鍵環節的監管。”闞顯照認為,要推動企業建立食品追溯體系,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提升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和追溯效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平臺,推動消費者通過二維碼等方式查詢食品信息,從而增強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省政協委員卞凱民:加強外賣配送監管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外賣平臺解決日常飲食問題。“然而,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追求利潤,不惜降低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使用過期食材、劣質油料,違規加工制作……對人民群眾的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卞凱民認為,應加強外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首先要強化外賣平臺的責任,定期對入駐網絡餐飲經營者進行詳細摸排,對商家的實體經營門店進行實地考察,包括衛生狀況、環境條件、食材采購渠道等,確保入駐外賣平臺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具備安全可靠的食品經營條件。”卞凱民建議外賣平臺定期組織入駐商家參加食品安全標準培訓活動,為入網經營者提供免費的線上食品安全培訓考核。“定期對入網經營者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商家的經營資質掛鉤。同時,嚴厲打擊無證經營、套證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非法違規經營主體要堅決取締,建立長效的監督機制,防止無證經營行為死灰復燃。”
卞凱民認為,還應加強外賣配送環節監管,督促平臺加強對外賣送餐人員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培訓和管理。“持續深入推行食安封簽工作,要求所有入網食品經營者必須使用封簽或者具備封簽功能的食品包裝物予以封口。”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文 楊雪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