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合肥(攝影:陳三虎)
全國省級兩會于近日密集召開,多地公布2024年成績單,并定下2025年的GDP增長目標。
截至1月20日,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總量全部出爐。安徽、上海經濟總量均跨上5萬億元臺階。
根據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已公布數據估算,2024年,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突破33萬億元。
全國已公布GDP數據的省區市中,不少地方實現新的“量級突破”。
據廣東省人代會最新披露的經濟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GDP預計站上14萬億大關,成為國內第一個14萬億級省份。自1989年首次超越江蘇、山東位居榜首以來,廣東已連續36年蟬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
據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經濟總量超過5萬億的省區市有11個。
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預計可實現全年預期目標,2023年5.44萬億元)、湖南、上海、安徽。

記者檢索發現,相較去年,江浙滬皖經濟總量的位次未發生明顯改變,但隨著上海、安徽進入5萬億俱樂部,意味著,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將進一步增加。
2023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達30.50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為24.4%。今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4年我國GDP為1349084億元。根據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已公布數據估算,2024年,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將超過33萬億元。
其中,江蘇GDP總量達13.7萬億元、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
浙江省統計局公布2024年浙江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浙江省經濟總量突破九萬億元。根據地區生產總值(GDP)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9.01萬億元,總量邁上新臺階,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5.0%)。
據上海統計,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上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926.7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按照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23年上海地區生產總值修訂為51404.47億元。

據202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安徽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經濟總量跨上5萬億元臺階。
2024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增速居工業大省第1位;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5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3家,總數均居全國第一方陣;
汽車產量繼續保持40%以上增長、達357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94.5%、達168.4萬輛,產量均居全國第2位;
光儲產業綜合競爭力評價居全國第3位;
進出口總額和出口額均升至全國第9位;
整車出口量躍居全國首位,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
制造業投資增長13.3%、連續4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如今,隨著長三角一市三省經濟總量均超過5萬億,安徽未來發展勢頭會更加強勁。”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吳寅愷1月2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09年安徽躋身“萬億元俱樂部”以來,安徽在過去10年連續邁過4個萬億大關,2024年達到5萬億元。
根據4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安徽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5.5%以上,浙江為5.5%左右,上海為5%左右,江蘇為5%以上。
吳寅愷同時指出,目前安徽區域發展仍存在不平衡等現象。未來,安徽需要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帶動省域內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總量在全國往前趕、經濟增速在長三角地區往前趕、各省轄市經濟總量在全國往前趕。
(元新聞記者 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