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紅淺黃,金秋如畫。周末休閑,不少人出門“撿秋”。“撿秋”,又叫“拾秋”,指的是秋天作物收獲之后,人們?nèi)焓斑z落在田間地壟里的糧食,讓糧食顆粒歸倉。現(xiàn)在,“撿秋”成了一種城市里新興的戶外活動,大家采集秋日獨有的花卉、樹葉、果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秋日的美好。
聞香賞桂秋意濃
非遺市集人如織
位于浙江杭州的滿覺隴村種植桂花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聞香賞桂。今年,當?shù)剡€加入了非遺特色市集活動,為游客帶來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F(xiàn)場氛圍如何?戳視頻,跟隨總臺記者去滿覺隴村“撿秋”吧↓
總臺記者 濮佳怡:在浙江杭州滿覺隴村,今年種植了30多個品種近7000株的桂花。這幾天桂花盛放,空氣當中彌漫著濃濃的桂花香,來到這里就像是掉入了一個桂花味的蜜罐中。這兩天,因為天氣的緣故,很多的桂花陸續(xù)落下了,但目前依舊有星星點點桂花綴在枝頭的樹,所以還是有不少游客在觀賞打卡。
總臺記者 濮佳怡:雖然桂花花期不長,但這里的村民有辦法留住桂香,比如通過美食,像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等等,都是大家世代傳承的留存桂花的方法。
總臺記者 濮佳怡:很多游客來到這也是為了品一品當?shù)毓鸹ê筒枞~制作成的一種特殊紅茶,這個茶葉看上去和普通茶葉并沒什么不同,但是我們能聞到一股桂花的香氣。這個茶沖泡出來的湯色橙黃明亮,聞起來有淡淡清香,既有紅茶的醇厚,又有桂花的清甜。
總臺記者 濮佳怡:除此之外,在非遺市集上還有很多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比如桂花胸針、桂花香膏等。
總臺記者 濮佳怡:秋高氣爽,現(xiàn)在也是徒步的好時候。在滿覺隴村,還有個最佳徒步路線,從滿覺隴村的石屋洞出發(fā),可以登上白鶴峰,坐上網(wǎng)紅秋千,可以將西湖美景盡收眼底。路邊的柿子樹同樣受大家的青睞,柿子掛在枝頭就像是一個個小燈籠,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打卡。
總臺記者 濮佳怡:為了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景區(qū)在客流高峰期加開了公交“賞桂專線”,游客可以乘坐公交直達滿覺隴入口。此外,景區(qū)還增加了外國志愿者,滿足外國游客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金秋時節(jié)銀杏黃
百年古村落迎客來
隨著天氣轉(zhuǎn)涼,各地的楓葉、銀杏等樹種陸續(xù)迎來觀賞期。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有著上百棵古銀杏樹的村落,這個周末也吸引著眾多游客打卡。
總臺記者 馬麗:在隴南市徽縣嘉陵鎮(zhèn)田河村,上百棵銀杏樹將村落環(huán)抱,從10月開始,這里的銀杏葉陸續(xù)由綠轉(zhuǎn)黃,也吸引了大批周邊的居民前來觀賞。漫步銀杏谷,以燦爛的黃葉為背景,三五好友拍照留影,留下秋天最溫柔的樣子。
總臺記者 馬麗:徽縣作為甘肅省銀杏主產(chǎn)區(qū)之一,常年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氣候溫和。田河村有153棵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樹,像我身邊的古樹,樹圍可以達到6米,需要3個人合抱才能抱住。
總臺記者 馬麗:為什么在田河村有這么多古銀杏樹呢?有一種說法,田河村作為嘉陵江畔的古村落,曾經(jīng)是緊鄰茶馬古道的古渡口,南方北上運茶的商旅為了能在大山中標識道路,沿線種上了生命力強的銀杏樹。長成后的銀杏樹成為這條道路上最亮麗的標記。而現(xiàn)在,為了保護這些千年古樹,當?shù)貙θh古樹名木進行精確定位,并建立了古樹名木檔案,納入了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
總臺記者 馬麗:在田河村,銀杏可以觀賞,也可以制作美食。依托稀缺的古銀杏樹資源,田河村大力發(fā)展特色旅游,開發(fā)了“賞銀杏樹、吃銀杏果、喝銀杏茶、品農(nóng)家飯”為主的農(nóng)家樂旅游項目。
總臺記者 馬麗:在路邊,隨處可見農(nóng)戶們炒銀杏果、煮罐罐茶。一杯罐罐茶就融合了隴南本地的核桃、花椒、銀杏果,再配合上菜籽油、炒面,就成了一杯鮮香撲鼻的油茶,聞起來是咸香味,喝起來也是暖心暖胃,這樣的茶2元錢一杯。從10月以來,每周末游客高峰時,一天可以賣600—700杯罐罐茶,算下來也有上千元的收入。
要提醒大家的是,銀杏果雖有比較高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但是過量食用會導致中毒,食用時一定要充分炒熟或煮透。
總臺記者 馬麗:此外,村里也發(fā)展出了農(nóng)田認養(yǎng)模式,游客可以認養(yǎng)村里的田地,種出的蔬菜果實通過快遞的方式發(fā)送給游客。而村里的民宿、火鍋店也可以消化吸納本地種植的蔬菜,讓農(nóng)戶的收入有了保障。
總臺記者 馬麗:現(xiàn)在,不少村民或在民宿打工,或者做起小生意,有些還將自己的房子改造成民宿,當起了老板。村里也建起了咖啡屋、農(nóng)家書屋等設施一應俱全,為大家?guī)碡S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如今,在田河村,古老的銀杏樹下,鄉(xiāng)村煥發(fā)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