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當頭,逃離“火爐”是每一個城里人的夢想。夏日避暑游,涼爽的氣候條件是最基礎、最核心的要素。
位于皖豫鄂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不僅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更是安徽的天然空調。得益于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的雙重作用,讓這里成為夏日里的清涼之地。很多城市“三伏天”“桑拿天”達到頂點時,大別山卻開啟了令人艷羨的“清涼天”。滬、蘇、浙、鄂、贛……四面八方的轎車匯聚小山村。入伏以來,安徽大別山腹地成為眾多游客避暑休閑的樂園。
安慶岳西縣鷂落坪、石關鄉,被譽為“夏天喝稀飯不淌汗”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清涼小鎮。每年夏天眾多游客慕“涼”而來,當地民宿“一房難求”。坐落在馬鬃嶺下的六安金寨縣大灣村,避暑康養逐漸成為當地旅游的新寵。從5月下旬開始,到這里避暑康養的旅行團絡繹不絕。
為什么說22℃的大別山,不僅是22℃?
只靠涼爽的天氣,很難留住游客。將“涼資源”變為“熱產業”,要注重多元業態的深度融合,積極開拓新消費場景。
整治鄉村環境,打好特色民宿牌。近幾年,岳西縣利用優質生態資源,挖掘“避暑康養經濟”,讓綠水青山蝶變成“金山銀山”。推動旅游民宿規范化、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實現全縣旅游民宿從規模到質量的全面提升。在鷂落坪,民宿外立面統一改造,大大提升了整體品質;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寬敞溫馨的圖書館、標準干凈的旅游公廁,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各具特色、亮點紛呈的民宿散落在青山綠水間,既為當地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又推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康養可不是待著不動,心靈的“康養”也是其中之意。在金寨縣大灣村,游客們通常還會包車去馬鬃嶺、天堂寨、紅軍廣場、梅山水庫等景點游玩。以場景引客、住宿留客、業態聚客,不斷豐富拓展配套業態,提升游客體驗感,努力讓觀光游升級休閑度假游,就能將“單日游”變“多日游”。
立足于綠水青山的自然資源,大別山區的夏日文旅不斷推陳出新。霍山縣的大峽谷漂流,是夏日里狂野而浪漫的清涼探險。順著湍急的水流躍動起舞,讓心跳與激流共鳴,打破了過去假日避暑“寧靜祥和”的固有印象。今年霍山又開設了溪降、低空飛行等更加符合年輕人胃口的旅游項目,把挑戰刺激、青春活力刻入“清涼經濟”的DNA里。一系列新玩法不僅將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更在旅游日趨多元化、個性化的當下,為大別山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清涼一夏,也不僅僅是娛樂放松。大別山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傳統文化等資源。立足這些資源稟賦,六安市推出研學品牌“研學大別山,行走的思政課”,串聯起金寨“十萬劇場”、霍山紅色實景劇《大別山傳奇》、鄉村徒步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從單個景點轉向全域旅游,串珠成鏈,讓旅行的一路都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不僅提升了游客體驗感,也大大延長了游玩時間。
22℃的大別山,不僅只有22℃,更有著山水之樂、休閑之趣、運動之爽、人文之魅。承諾一個無需空調的夏季,也給予人們更多的空間去感受和思考,大別山“清涼經濟”才有望從“當紅”走向“長紅”。
作者: 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