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運輸車輛不需要停車稱重,在經過動態自動稱重檢測區域后,安裝在公路上方的電子顯示屏便會顯示其超限超載信息……這樣的場景,已成為安徽越來越多重要路段的治超常態。2024年,是全國公路聯合集中治超20周年,也是安徽省施行《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10周年。5月16日,在2024年全國“路政宣傳月”期間,記者走進曾經的超載超限“重災區”如今的科技治超“先行者”淮北市,實地探訪科技是如何賦能交通智慧化管理的?
淮北市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是國家重點建設的14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同時又是安徽省新型煤化合成材料基地,每年有大量的煤炭、建材、原材料等大宗貨物通過公路運輸。這座煤炭資源型城市,曾經一度成為超載超限的“重災區”。
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是公路橋梁的“第一殺手”,也是道路運輸安全的重大隱患。傳統的人海戰術,讓治超如同貓捉老鼠,成為行業的全國性難題。“以前我們都是傳統的人工檢查,不僅效率很低也很難面面俱到,精準打擊,但是現在用了科技手段,這些超載超限車輛根本躲不掉。”據淮北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東升據介紹,2018年以來,淮北市交通運輸部門堅持問題導向,主動作為,破解了全國治超工作面臨的諸多難題,在全國率先實現超限超載的科學治理、長效治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支撐,積極調整原有執法模式,將非現場執法和現場執法相結合,完善監管措施,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轉變。
在淮北市交通運輸局記者看到,工作人員通過非現場執法系統,對動態檢測卡點采集到的違法電子數據進行核對。據介紹,淮北市共建設45處動態檢測卡點,對途經車輛實施全天候、不停車、智能化檢測,動態采集行駛車輛超限超載、北斗定位車載終端使用異常和非法改裝車輛等違法電子數據,自動核準違章車輛超限超載噸位和超限超載率,有效延伸執法監管的時間和空間范圍,目前淮北市超限超載率穩控在0.1%以下。
“我們能看到全國各地數萬輛在淮北的重型貨運車輛運行狀態,同時可以了解到淮北牌照的數萬臺重型貨運車輛在全國各地的運行狀態。”淮北市交通運輸局科技信息科科長武術告訴記者,為了自動判定相關違法行為并固定證據,淮北市研發“北斗”通訊終端在線自動檢測系統,應用“北斗”及電子圍欄技術研發“黑名單”在案違法車輛自動報警系統,有效破解車輛逃逸查處難題。同時,基于北斗技術自動識別系統通過云計算,還可以對遮牌車輛實施精準識別。
為了豐富交通運輸管理的應用場景,目前淮北市自主研發了28套智能系統,努力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以前我們申請辦理大件運輸許可證兩三天才能辦好,現在線上提交申請,交通部門上門服務,當天就能辦好發車,大大降低了我們的物流成本,一輛車的物流成本要降低3000塊錢左右。”安徽科匯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小永告訴記者,他們是皖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鋼結構裝配式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貨物將通過公路運輸發往全國各地,每天都要大型貨物需要發車運輸,以前是“跑斷腿”效率低,現在只需要動動指尖,在系統上申請一下很快就解決了。
淮北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東升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慧執法、會監管、惠服務”工作目標,實施“綜合查、遠程管、精準幫”具體舉措,持續打造法制化營商環境,持續加強科技賦能“智慧交通”管理,全面推動交通路政管理工作行穩致遠,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為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當好開路先鋒。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