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張永輝是一名退役賽艇運動員,也是阜陽現代職業學校體校校區賽艇教練。他還有一個令人矚目的身份——我國賽艇運動新星徐橋的啟蒙教練。
多年來,張永輝通過嚴格訓練和興趣培養,發掘并培養出多名優秀賽艇運動員,為阜陽賽艇運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對我市水上訓練基地的缺失,他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并期待阜陽借助“水上文旅線路”重振賽艇運動的輝煌。
退役運動員變身賽艇教練
4月12日下午3點半,阜陽現代職業學校體校校區的學生們開始了日常訓練。不大的操場上,賽艇、跆拳道、舉重、田徑等14個訓練項目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在操場的東北角,張永輝正在指導學生李晟琿進行賽艇陸上測功儀的訓練。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張永輝,雖然外表粗獷,言談舉止卻又顯得溫文爾雅。
張永輝曾是一名省隊專業賽艇運動員,2001年退役后,他入職阜陽現代職業學校,并接手體校校區賽艇訓練項目,開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腰部挺直,腿部伸展要到位,手臂擺動頻率要保持一致……”他一邊指導,一邊為學生做示范,師徒間配合十分默契。記者注意到,測功儀的使用如同劃船一般,每一次“劃動”都伴隨著肌肉的完整收縮與伸展。
“由于目前阜陽沒有水上訓練基地,我們只能通過測功儀等器材進行陸上模擬訓練。”張永輝說,今年3月,學校其他20多名賽艇項目的學生前往深圳體育運動學校進行水上訓練。李晟琿由于學習賽艇時間較晚,還需等學會游泳之后才能進行水上訓練。
相比于操場訓練的熱火朝天,位于校園北側的倉庫里,三艘狹長的賽艇正安靜地躺在地板上,落滿了厚厚的灰塵。
“由于本地不能下水訓練,這些賽艇每年只有在秋季的常規比賽中才會下水一次,其余時間只能待在倉庫里。”張永輝說,2008年之前,我市的水上訓練基地位于北京西路潁河岸邊,后由于產權等多種原因已不再使用。他平時只能帶著學生們進行協調性、柔韌性、身體力量等陸上訓練。
帶出的學生成績驕人
徐橋是近年來我國賽艇運動的璀璨新星,曾多次獲得國內外大賽冠軍。他的成功,離不開張永輝的慧眼識珠和精心培養。
“賽艇運動員要求臂長大于身高,這樣劃槳幅度更大,才能增加取勝的幾率。因此,在選材時,我們通常會參照籃球運動員的標準。”張永輝說,剛入學的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雖然有一定的運動天賦,但要成為優秀運動員,還要經過日復一日的系統訓練和極大的耐心、意志力。
張永輝深知日常訓練的枯燥和乏味,因此特別注重從興趣培養入手,讓學生了解賽艇及其背后的文化元素,激發他們的興趣。
“基層培養是個系統性工程,選材可遇而不可求。除了嚴格訓練外,還需要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張永輝說,為了說服學生和家長,他常常不辭辛勞地溝通,可以說是“磨破嘴、跑斷腿”。
二十多年來,在張永輝的帶領下,學生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康濤在2007年世界青年賽艇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陳天一蟬聯2012年和2013年亞洲青年賽艇錦標賽2000米雙人單槳冠軍;吳英在2016年第五屆亞洲沙灘運動會上獲得海洋賽艇四人雙槳第一名;彭如夢在2017年世界大學生賽艇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王奧運和劉祥分別在去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中獲得2000米8人單槳有舵手第三名,并被選拔到省賽艇隊……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通過體育單招考入大學,實現了自我提升。
“基層教練的職責就是發現和培養優秀隊員,并向省隊等上級單位輸送人才,為我國體育運動的發展貢獻力量。”張永輝表示。
希望阜陽重振賽艇運動輝煌
采訪中,張永輝談到賽艇,眼中閃爍著激情的光芒。
“賽艇運動雖然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并不長,但對我市而言,卻是一項傳統優勢體育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輝煌的戰績。”為了證明這一點,張永輝從校檔案室找出了《安徽省阜陽地區體育志》一書。這本書由阜陽地區體育志編纂委員會于1994年編寫完成,黃山書社出版。泛黃的書頁上,詳細記錄了我市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體育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其中賽艇項目更是占了一席之地。
張永輝翻開書中“劃船運動”的章節,逐字逐句地念道:“1958年,安徽省組建劃船隊,并從阜陽地區選拔了一批優秀女運動員前往武漢東湖進行集訓。”“(同年)9月21日,宋克英作為安徽代表隊的一員,參加了全國七個城市劃船錦標賽的女子1000米四人賽艇和女子1000米八人賽艇兩項比賽,與隊友們共同創造了4分44秒2和4分34秒的安徽省最高紀錄。”“1989年,經阜陽地區體委黨組研究批準,體校增設了劃船運動項目,并組建了阜陽地區劃船隊,旨在提升我市競技體育的整體競爭力。”“省體委支援了一批器材,訓練地點在泉河橋以西一片平靜的水域,運動員肩抬船體,每天來回步行近10里,往返于住地與訓練場地之間進行訓練,條件十分艱苦。”“(1996年)省第八屆運動會前夕,阜陽地區劃船隊自籌資金,自己動手,在潁河大橋以北建成第一個阜陽地區水上訓練基地,并招收一批新隊員,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
張永輝不無遺憾地表示,書中提到的那個1996年建成的水上訓練基地,一直使用到2008年。
不久前,我市計劃打造“水上文旅線路”的消息讓張永輝備受鼓舞。
“如果能將賽艇水上訓練場地納入這一計劃,必將成為泉河、潁河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張永輝表示,在寬闊的水域邊設立碼頭和船庫,不僅可以進行賽艇等槳板訓練,還可以開展沖浪、摩托艇、劃龍舟等群眾水上項目,進一步推動我市水上運動可持續發展。
(記者 周姍姍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