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送外賣,乘坐通用飛機游覽黃山,幾百畝地植保作業一臺無人機輕松搞定……近年來隨著低空飛行加快應用,低空經濟加快融入各行各業,市場規模加速壯大,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
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政策密集出臺,行業發展確定性進一步增強,“低空飛行”正在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一個新的萬億級市場正在打開。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4月1日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 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十年磨一劍
邁向發展高地
在蕪湖航空產業園,安徽鳩茲航空研究院有限公司廠區內,大大小小的各式無人機擺滿廠房,工人正在忙著組裝無人機。
企業負責人賈利偉告訴記者,2019年入駐園區時,他們還是個初創的小微企業,主要做控制器。這幾年依托蕪湖航空產業園產業集聚優勢,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能力增強,企業快速發展,全面進軍整機市場,去年產值6000多萬元。
蕪湖市是我省最早布局低空經濟的城市。2013年,蕪宣機場和航空產業落子蕪湖市灣沚區,經過“十年磨一劍”的發展積淀,如今蕪湖已經成為國內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目前蕪湖航空產業園核心區已集聚整機、衛星制造、航空發動機、螺旋槳、航電及飛控系統、模擬器、航空部件、航空材料、航空運營、教育培訓、維修保障等項目近150個,覆蓋從整機、衛星、無人機、發動機到綜合維修、運營保障等上下游全產業鏈,基本實現“不出園區便可生產一架國產通用飛機”。9家國家級和43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落戶園區,蕪宣機場已累計通航33個城市,開通6條貨運航班。
隨著“低空經濟”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圍繞低空經濟的相關政策也在近期陸續推出,低空經濟迎來了發展風口。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其中通用航空(含無人機)產業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根據近日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將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安徽作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搶抓機遇,加快布局低空經濟賽道,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安徽累計設54個低空試點空域,開辟43條低空航線,通用飛機飛行近9700小時,無人機飛行144萬小時。
記者從安徽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目前,安徽省已集聚通航控股集團、中電科鉆石飛機、億航智能、應流航空等企業300余家,初步形成以合肥、蕪湖為雙核,安慶、六安、宣城等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低空經濟規模已經突破400億元。
拓展應用場景
布局多元賽道
應用,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3月28日,肥東白龍機場停機坪上引擎聲隆隆,一架塞斯納208飛機平穩著陸,至此該機場累計保障飛行突破1萬架次大關。
肥東白龍機場占地643畝,共22個停機位,是我省規模最大、保障設施最完備的A1類通用機場。自2023年7月正式開航以來,已開通合肥至黃山、合肥至鎮江兩條低空航線,簽約10多家通航企業,涉及短途運輸、應急救援、航空駕照培訓、航空科普、飛行體驗、無人機試飛等多領域業務, 經營業態不斷豐富。
根據近期獲批的《2024年度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線劃設方案》,今年安徽低空航線再新增3條。全省共獲批21個低空空域、18條低空航線。
低空飛行應用加快落地,低空經濟正在安徽“熱起來”。
“應用是最好的發展,發展低空經濟,飛起來才能熱起來!”肥東白龍機場負責人介紹,肥東白龍機場不斷拓寬應用服務場景,目前可以提供無人機試飛、航空測繪、短途運輸、人影作業、空中游覽、應急救援、航空物探、航空運動、商業包機、航空科普、農林植護等多種業務。
蕪湖市也在加快低空飛行應用步伐。蕪湖市灣沚區航空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高宇告訴記者,蕪湖已經開通到黃山、建德、上饒等通航短途載客運輸固定航線,累計批復臨時空域12批次、臨時起降點19個、臨時航線20多條,16家通航運營主體開展觀光旅游、應急救援、氣象探測、城市管理等領域12項運營服務,全力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發展先行區,力爭在5年內開辟千億級航空航天產業新賽道。
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是當前低空經濟最熱門的賽道之一。在去年合肥召開的世界制造業大會上,時的科技帶來的eVTOL亮相,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目光。
這種可以垂直起降的純電動飛行器,被視為未來立體智慧交通的發展新方向。時的科技創始人兼CEO黃雍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較于直升機,eVTOL以其純電無污染、低噪音、安全性高、無需跑道等特性,更適合在城市上空飛行,目前正加速向商業化邁進。
2023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電動通航飛機投入商業應用,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實現試點運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綠色航空制造體系,新能源航空器成為發展主流。
全產業鏈布局
持續優化產業生態
根據《蕪湖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蕪湖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力爭突破300家,低空產業產值預計達500億元,在航空整機、航材、主控芯片等方面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國產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過90%。屆時,低空經濟將成為蕪湖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蕪湖將搶抓當前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加快打造國家級低空經濟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高宇表示,聚焦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推動央企、頭部企業、大型航空公司在蕪湖建立生產制造基地,通過龍頭帶動形成集聚效應。
安徽通航集團錨定低空產業新賽道,全力布局低空產業體系。推進省低空飛行服務、省航空應急救援、省低空無人機管理與服務三大省級公共服務平臺融合發展,持續夯實低空產業技術底座。啟動投資3.2億元的安徽省北斗低空綜合應用產業化重大項目,加快布局形成低空智聯網絡,為安徽低空領域科技創新和低空產業發展蓄力賦能。
低空經濟“飛起來”,還需要補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建設,盡快適應低空經濟發展需求。
據了解,目前全省共有3個通用機場正在運營;6個通用機場正在建設,20余個通用機場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初步形成了以省會合肥為中心、以全省市縣為支點的通用機場網絡格局。
蕪湖市加強低空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蕪湖市域范圍內醫院等重要位置規劃布局30個以上臨時起降場地、1個至2個固定運營基地,建成2個以上航空飛行營地。同時,依托低空經濟研究院推進低空智聯項目,以灣沚區、城東新區為先行區開展試點,逐步形成覆蓋全市范圍的低空智聯網。
讓低空飛行盡快“飛起來”,還需進一步提升適航審定能力,探索創新無人機適航審定模式,更好地適應低空經濟發展所需的適航審查需求。
此前,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駱洪江表示,無論有人機還是無人機,要融入國家空域系統安全高效運行,必須不斷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提升低空航行服務保障能力。
下一步,民航局將重點加快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空域分類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經驗的推廣;會同地方政府加快服務站建設,推行“一站式服務”;不斷優化完善低空航行服務體系和能力,加強有人機與無人機的運行協同,為促進低空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 范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