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我省今年將繼續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完善“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人人有房住、房子有人住、人人住好房”。
合肥今年將建4000套保障性住房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我省已累計發展保障性租賃25.5萬套,達規劃目標的85%,目前,正在出租使用8.02萬套,已發放補貼6.55萬人,幫助約22萬新市民、青年人解決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在棚改方面,去年全省棚改安置房累計竣工240個項目16.38萬套,已連續5年實現年度新增竣工15萬套以上,幫助約40多萬棚改居民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去年,我省積極穩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落地見效,著力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加快構建房地產轉型發展新模式,全面超額完成住房保障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我省計劃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7.68萬套(間)、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2.08萬戶;城市危舊房改造2351件,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10.51萬套。截至3月底,全省已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57萬套(間),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0.62萬戶,全省城市危舊房啟動改造950間,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6.15萬套。在“三大工程”進展方面,合肥市率先實施“三大工程”,計劃建設保障性住房4000套、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開工2.64萬套。截至3月底,合肥市保障性住房項目已開工1500套,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開工1.72萬套。與此同時,蕪湖、淮南市已申報納入“三大工程”擴圍城市名單。
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
城市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住房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熱點。今年我省將通過分類精準保障,著力解決上述群體的住房困難。省住建廳將指導各地支持各類市場主體,通過盤活存量房源和閑置土地等方式,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形成“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加快解決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住房問題。同時組織各地開展專題調研,指導各地結合實際研究完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管理有關政策,積極推進“住房保障一件事”。
據悉,今年省住建廳將積極推動實施“住房保障一件事”信息化項目,全面提升保障效率和管理水平。目前,我省亳州、蚌埠等地已率先通過安徽政務服務網、皖事通APP,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優化辦理程序,實現“申請、受理、審核”一網通辦等,實現保障性租賃住房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另外,發揮好公租房兜底保障作用,用好公租房保障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兩種保障方式,推進常態化受理和及時足額發放,持續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
在加快推進棚戶區(城市危舊房)改造方面,省住建廳將指導各地對照已納入系統管理的城市危舊房臺賬,制定五年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實行銷號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拆除新建、改建(擴建、翻建)、原址重建、抗震加固等多種方式,從最危險最迫切的房屋做起,加快推進改造,盡早消除危舊房安全隱患。對不具備居住使用條件的危舊房,在實施改造前要采取果斷措施停止使用,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