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障慢性病患者勞動就業、嚴格限制建設高層、超高層建筑,在立法、司法和執法中明確支持“職業打假人”打假行為……今年的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委周世虹再次帶了一大批“好建議”。
依法保障慢性病患者勞動就業
體檢標準和體檢對勞動就業至關重要。目前,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各行各業,招聘體檢大都采用《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依據該標準規定被判定為不合格,再優秀的人才也都被拒之門外。“隨著科技進步和醫學水平的發展,體檢標準的滯后性日益顯現,有修改和放寬必要。”周世虹在調研中發現,該體檢標準制定于2004年,現行標準為2016年修訂。“體檢標準的制定依據和基礎是科學和醫療技術,2004年制定體檢標準時的科學技術和醫療水平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體檢標準應當與時俱進,適時修改完善。”
據悉,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有些在當時是嚴重、無法治愈的疾病,現在已經完全或基本能夠治愈。“如部分惡性腫瘤等,一些惡性腫瘤將成為慢性病,帶病生存,帶病工作已經成為常態。所以,對惡性腫瘤等一概認定為體檢不合格并不科學。”周世虹認為,作為國家層面的體檢標準,具有強制性、示范性和引導性,應用范圍和涉及面極其廣泛,同時考慮到勞動就業權利的憲法屬性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其標準應該具有普適性,是最低標準,而不應是選拔性標準。“當一個標準將大量人群和疾病患者排除在外,將不影響生活和工作,能夠控制和基本控制的慢性病群體拒之門外,等于是剝奪了他們的就業機會和權利。”
周世虹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比如,血壓體檢標準規定(收縮壓高于140mmHg,舒張壓高于90mmHg為不合格)過于嚴苛。“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3.2%,患病人數達2.45億,大都可以通過服藥控制,并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橋本甲狀腺炎,病情發展緩慢,有癥狀的較少,且大多數人最終發展為甲減,可以通過吃藥得到控制,通常不需要手術治療,不影響正常工作。多囊腎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絕大多數患者在55歲以后才開始出現腎功能緩慢減退,部分患者終身癥狀很輕,無需治療;支氣管擴張在無癥狀或輕癥狀情況下不需要做任何治療,也被認定為不合格等等。“從發病比例上看,以上幾種疾病患者是一個非常大的群體。”
“體檢標準作為一項由國家制定且廣泛適用的規則應當兼具責任擔當和人文關懷。現行體檢標準的實施造成大量就業人群和青年人才不能就業,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體檢不合格群體因病被拒、因病無法就業,客觀上受到社會歧視,更需要人文關懷;如果能讓他們就業,自食其力,既減輕國家負擔,又減輕家庭負擔。”據周世虹介紹,由于上述原因,這部分群體目前只能選擇到中小微企業或者自由職業。“既然中小微企業都能接納、承擔,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則沒有理由將他們拒之門外。隨著社保體系的完善,這些群體無論在機關單位還是民營企業都有醫療保障,并沒有增加額外負擔。”
周世虹建議,修改體檢標準,放寬合格標準,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勞動就業權利。“要兼顧公務員招錄需要和慢性病患者群體合法權益之間的平衡,既要達到公務員履職的健康條件,又要保護保障慢性病患者勞動就業權利;應與國家促進就業的法律、政策相平衡,不能既鼓勵、支持就業,又通過體檢限制就業;體檢標準各個條款之間也應保持平衡,希望對不具有傳染性、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病群體能有一個平等和平衡的對待。”
加強頂層設計,嚴格“限高”
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出現是經濟發展和城市繁榮的象征,這類建筑不但具有節約土地資源和使用便利等功能和優勢,有些還具有重要的地標意義。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擁有超高層建筑數量最多的國家和建設超高層建筑速度最快的國家,但隨著超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加,其弊端和風險日益顯現。
周世虹在調研中發現,超高層建筑的建筑和維護成本高、安全隱患和風險較大。“高層特別是超高層建筑防火災難度大,現有的消防設備難以有效發揮作用;遇到地震等緊急情況應急逃生和疏散難度大、效率低,發生危險的機率更大。”另外,超高層建筑消耗資源巨大,影響城市生態環境,其超過使用壽命后,如何拆除以及拆除難度、拆除成本、拆除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建筑垃圾處理和交通等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對此,我國住建部等主管部門陸續發布相關文件“限高”——對建設100米以上的建筑嚴格把關、嚴格限制建設250米以上建筑、不得建設5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但這些‘限高’文件的層級地位較低,效力和震懾力有限,不足以立即、全面禁止超高層建筑建設。”周世虹告訴記者,在不少中小城市存在大量27米以上至100米以內的高層建筑,且發展速度快,亟需規范和嚴格限制。他建議立法部門和相關主管部門加強頂層設計,通過立法規范城市建筑高度,嚴格限制建設高層建筑,禁止建設超高層建筑。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