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與長江、黃河、濟水并稱“四瀆”,淮河也是中國南北地理和氣候的分界線。依托僅占全國3%的水資源總量,淮河流域承載著大約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6.7%的糧食。而淮河文化更是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軸心”。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關注淮河生態保護和淮河文化傳承,提交了多條議案和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楊善竑:建設淮河國家文化公園
淮河流域處于中國南北文化交融的核心地帶,蘊育了悠久的歷史與輝煌燦爛、內涵深邃的文化?;春恿饔虮环Q為中國古代思想家的搖籃,淮河文化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軸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啟動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和長江五個國家文化公園。
“淮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淮河文化有著不同于長江文化、黃河文化的獨特地位?!比珖舜蟠?、阜陽市政府副市長楊善竑表示,傳承發展淮河文化,建設淮河國家文化公園,對于豐富完善國家文化公園體系,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志,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楊善竑建議,啟動淮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制定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保護規劃,指導相關省份編制分省規劃,精心組織、協同推進建設。
淮河干流安徽段約430公里,境內田土沃衍、水陸輻輳、樞轄長淮、融通夷夏,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見證了淮河流域社會變遷與古代文明孕育、形成、發展演變歷程。她建議將安徽省作為淮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并依托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在安徽阜陽規劃建設中國淮河博物館、淮河文化集中展示園、管子文化園、茨淮新河紀念園等文化標識性項目,集中展示淮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與宏富燦爛的文明成就,講好淮河故事。
“建議支持安徽牽頭建立省級淮河文化研究院?!彼硎荆梢砸劳懈逢枎煼洞髮W淮河文化研究院,成立省級文化研究院,設立專項經費,設置專項課題,進一步凝練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商周文化、管子文化、老莊文化、楚漢文化、歐蘇文化等,打造淮河文化品牌,推動淮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淮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此外,她建議開展淮河文化資源調查、加大淮河流域文旅資源開發力度。支持各地依托淮河流域自然風光、莊臺景觀、紅色基因、人文特色等,規劃建設一批文旅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楊苗苗:以立法助推淮河流域生態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婦女聯合會第十四屆副主席(兼),安徽省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107路“苗苗線路”1060號車駕駛員楊苗苗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制定淮河保護法的議案》。
“制定淮河保護法的議案,我在去年就提過了,今年繼續提交?!睏蠲缑绺嬖V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跨省流域立法屬于全國人大的立法范圍,去年在全國人代會期間,河南和安徽兩個省共有150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淮河保護法的議案,江蘇省代表團也提出了制定淮河保護法的建議。
楊苗苗介紹說,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召開立法規劃編制工作會議,制定淮河保護法也作了專題匯報?!盎春恿饔虻娜齻€節點城市,河南信陽、安徽蚌埠、江蘇淮安,在這三個省市全國人大代表的共同推動下,2023年9月,重要江河流域保護被列入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睏蠲缑绺嬖V記者。
“為了推動淮河保護國家立法早日落定,我們今年又聯合河南、安徽、江蘇沿淮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再次聯名提出制定淮河保護法的議案,希望能夠共同推動,盡快將制定淮河保護法列入年度立法計劃?!彼f。
“這幾年淮河流域生態相比以前,有了持續向好的變化,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污染面源、水質保護等。”楊苗苗表示,她在調研中發現,當前關于淮河治理的專門法律,只有1995年國務院發布實施、2011年修訂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已難以適應新時代淮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契合淮河流域特征、利于流域綜合治理和系統保護的專門法律,進一步完善淮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法治體系。
為此,楊苗苗建議,盡快將制定《淮河保護法》列入立法計劃,啟動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剛性約束來保障實現淮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實習生 潘美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