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陳影來到淮北市濉溪縣劉橋鎮扶貧站掛職鍛煉。歷經八年風雨,她帶領村民一步步走向了共同富裕。去年,陳影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扎根基層的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今年全國兩會,她帶去了關于農村養老和農業產業發展的多條建議。
推進中西部地區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農村養老體系建設,不斷縮小城鄉養老差距,農村居民的老年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農村地區養老問題依然明顯,在中西部地區更為突出。
陳影表示,農村養老問題主要突出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農村年輕人生活觀念轉變,進城務工、定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很多農村家庭出現空巢老人,農村老年人獨居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農村老人個人收入低且來源少、居住分散,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程度不高,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問題亟待解決。
“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基礎養老金標準較低,無法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有部分勞動能力的老人要靠打零工及子女補貼維持生活,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自身沒有收入來源,完全依靠子女贍養。”陳影說,建議加大對中西部農村老年人的養老補貼力度,特別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養老補貼,對農村老人養老金可實行階梯式遞增高齡補貼的方式。同時農村養老服務的供給要向失能失智人群傾斜。
“養老標準較低,養老機構運營困難,養老機構和實際養老需求還是明顯存在著供給缺口。”陳影以濉溪縣劉橋鎮為例介紹說,這個皖北地區典型的農業鎮,轄17個行政村,現有耕地6.77萬畝,鄉村人口6.1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9177人,80歲以上老人2751人,老年人約占總人口15.04%。
“這些老人每月領取155元基礎養老金,年滿80周歲,每月再增加40元高齡補貼,人均年收入約2300元,很難保障基本生活。”她表示,建議加大對農村養老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設農村小型養老機構。同時開發多樣性互助式養老模式,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之憂。
加大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稅收優惠扶持力度
近年來,安徽省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打造名優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加快提升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培育壯大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隊伍,提高縣域農產品加工業整體規模,促進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
“但是在走訪調研中發現,農產品加工業還存在著一些短板,比如產業層級不高、精深加工企業占比較低、企業對農產品深加工投資意愿不強,部分農產品初加工企業對延長產業鏈,對農產品繼續進行深加工存在疑慮。”陳影表示。
陳影認為,出現上述狀況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是農產品初加工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免征優惠政策,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無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其次為農產品初加工產品的增值稅稅率適用9%,農產品進項稅額抵扣率也為9%,增值稅稅負率較低,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產品的增值稅稅率適用13%,農產品進項稅額抵扣率為10%,相對農產品初加工企業增值稅稅負率明顯偏高。
針對上述問題,陳影建議,維持原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率13%,提高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農產品進項稅額的抵扣率為13%;讓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企業所得稅享受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兩項稅收政策疊加后,可以讓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獲利空間更大,增強企業的投資意愿和動力,更好助力鄉村振興。”陳影說。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實習生 潘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