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呼倫貝爾2月28日電 (記者胡雪蓉)“通過舉辦‘十四冬’,對促進我國冬季項目后備人才培養及2026年米蘭冬奧會備戰工作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7日,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申振剛如是說。
本屆冬運會,在35個參賽代表團中有17個省區市是第一次組團參加全國冬運會。其中,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市還取得了獎牌乃至金牌的突破,充分展現了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的發展成果,為不斷鞏固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冬’的成功舉辦讓我們更加確信,冬季項目在我國已經徹底打破了‘東三省’、氣候和地域的限制,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優勢正在冬季項目的蓬勃發展上逐步得到充分體現,這是我們加快提升冬季項目競技水平、抓好米蘭冬奧會備戰工作的底氣和信心。”申振剛說。
在“十四冬”的舞臺上,得益于近年來對科學化訓練、精細化保障的高度重視,不少參加過多屆冬奧會的老將們依然保持著較高的競技水平;得益于近年來不斷創新訓練理念、訓練方式,不少通過跨界跨項選材,沒有經過太長時間專項訓練的年輕運動員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得益于北京冬奧會‘全項目參賽’的目標引領,以往被視為‘老大難’的速度滑冰男子10000米項目,這次遼寧隊運動員吳宇在‘十四冬’打破了全國記錄,充分證明只要我們下定決心、迎難而上,中國冬季項目一定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申振剛表示。
在“十四冬”籌辦舉辦中,在以往國家隊、地方隊、體校培養的基礎上,國家隊與地方隊聯合共建,地方隊自主培養,地方隊之間聯合培養,家庭、俱樂部、地方隊共同培養,跨界跨項選拔培養等不同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在扎實地開展,為冬季項目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高水平人才。
河南隊空中技巧運動員陳碩、雪上技巧運動員付俊逸,廣西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運動員甘佳佳,西藏隊單板滑雪障礙追逐運動員擁青拉姆,四川隊短道速滑運動員宋佳蕊……一批來自非傳統冰雪省份的運動員都在“十四冬”取得了優異成績,也進一步擴充了我國冬季項目的人才儲備。
潛力新人的不斷涌現是“十四冬”的一大亮點,也為米蘭冬奧會備戰參賽增加了新鮮血液和新生力量。短道速滑、空中技巧等傳統重點項目梯隊建設日益完備,年輕運動員多次破紀錄。北京冬奧周期發展起來的大跳臺、坡面障礙技巧、障礙追逐等新興項目,呈南北并進、多點開花局面。基礎大項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青年組比賽運動員數量明顯增多,水平也較以往同年齡段運動員有較大提升。
“十四冬”之后,我國冬季項目的專業場館場地設施已經日趨完備,各省區市發展冬季項目的熱情日益高漲,愿意投身冬季項目訓練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相信經過‘十四冬’的實戰歷練,我們的本土教練們會更加趨于成熟,期待他們為國家培養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不斷增強我國冬季項目的綜合競爭實力,推動冬季項目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申振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