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登記關系到居民、企業切身利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我省不斷優化辦理流程,不動產登記持續提質增速。
“帶押過戶”全面實施
2023年6月,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會同安徽省住建廳、銀保監局安徽監管局、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出臺了關于全面推行不動產“帶押過戶”的通知》,推行全省“帶押過戶”全覆蓋。截至2023年底,全省“帶押過戶”辦件量約8000件,抵押金額約60億,累計為群眾節約交易成本約5000萬元。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模式抵押狀態下的不動產交易過戶,賣方需先向銀行申請提前還清貸款、并將抵押權注銷后方可辦理交易登記,耗時需要30天左右。“帶押過戶”將傳統模式下的不動產轉移登記、新抵押權首次登記、舊抵押權注銷登記等3個環節合并為1個環節辦理,減少預約還款1個環節。馬鞍山、蕪湖等地將貸款合同、抵押合同和不動產登記申請表“三合一”,實現材料“瘦身”;黃山、宣城、六安等地合并辦事流程,提供交易、稅收、登記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服務,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帶押過戶”模式下可實現無需提前還貸,將交易、過戶轉移登記、新抵押權首次登記、舊抵押權注銷登記等環節合并辦理,最長時限不超過1個工作日。
使用了買方的按揭銀行貸款來還清賣方的貸款余額,使得買(賣)方不必再籌措“過橋”資金,降低交易成本和門檻,解決了以往未籌集資金還清貸款、抵押權未注銷登記不能交易登記的矛盾。提前還貸,賣方往往需要拆借“過橋”資金用于償還銀行貸款,“過橋”資金拆借成本約為1%,100萬元的貸款通過“過橋”資金償還約需要1萬元。以合肥為例,已辦“帶押過戶”涉及原貸款金額為12億元,為賣方節約交易成本約1200萬元。
此外,傳統模式下,賣方承擔著交易風險,需要將房屋先從賣方轉移登記至買方名下,如買方在辦理貸款的過程中出現征信等問題導致銀行不放款,或買方涉及債務糾紛導致該房屋被司法查封,造成賣方“房財兩空”。“帶押過戶”所涉不動產解押、轉移、抵押登記,以及貸款申請、繳納稅款、資金結算等業務流程,在不動產設立的新舊抵押銀行及登記部門內部閉環操作即可實現。通過不動產登記系統與金融機構無縫對接,金融機構可實時查詢已辦登記業務相關的不動產權屬狀態和抵押、查封狀態,維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
全省不動產登記提質增速
截至目前,全省各市構建并拓展“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平臺服務,設立了不動產登記網上(掌上)辦事大廳,登記高頻事項實現長三角區域“跨省通辦”。線下設立了服務“企業專窗”、“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聯動過戶,持續督促各地依法穩妥、積極高效解決涉企歷史遺留問題。全省16個市均實現涉企不動產轉移登記流程1個環節、耗時0.5個工作日、材料4件,辦理環節、時間、材料、費用已等同國內標桿城市先進水平,費用減免方面已超過滬蘇浙。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指導、支持合肥、蕪湖兩市不動產登記領域改革創新,參加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實現進入全國標桿行列目標。
該廳聯合金融監管、住建等5部門出臺在全省推行不動產“帶押過戶”登記服務的指導意見。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免收不動產登記費3890.42萬元,退還履約保證金107.29萬元。創新“15分鐘登記服務圈”集成“一站式”服務,方便群眾辦事。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