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不吃主食能不能減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4-01-31 09:47:47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和某些腫瘤的人數卻呈現增加的趨勢,而且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

  但這些疾病中絕大多數是可防可控的,因為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國內外大量的科學研究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或推遲這些疾病的發(fā)生。盡管這些疾病癥狀多種多樣,但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們都與肥胖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只要我們保持健康的體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掌握了健康的主動權。

  保持健康體重,不僅讓我們外表美麗,更對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分清“覺得胖”還是“真的胖”

  首先明確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減肥,因為很多時候“覺得胖”和“真的胖”不能畫等號,很多女士因愛美而追求“越瘦越好”,這對健康不利。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稱稱體重、測測腰圍(男性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0厘米為中心性肥胖)判斷我們是不是“真的胖”。通常我們用體質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m)^2——記者注)來判斷,體重用“千克”表示,身高用“米”表示,BMI超過24和28,分別被稱為超重和肥胖,但對于經常健身且肌肉非常發(fā)達的人來說,需要結合身體脂肪的檢測來判斷。

  保持合理的能量攝入

  盡管超重或肥胖的病因較為復雜,但主要還是攝入的能量多于消耗。在超重、肥胖的群體中,多數人會認為自己攝入的并不多,但通過記錄一天或三天攝取的食物會發(fā)現,平均每天吃的“真不少”。

  有些人是對食物的量沒有概念,自己主觀覺得吃得不多,但實際攝入很多;而有些人是正餐不多但零食不斷,例如很多人認為自己三餐吃得并不多,但一追問會發(fā)現水果、堅果等攝入很多;還有些人經常不自主進食,例如看電視或手機時吃零食或喝飲料。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建議每個人工作不忙的時候記錄一下飲食和運動情況,就像記錄收入和花銷一樣,看看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另外,盡量避免主動進食零食,例如糖果、含糖飲料、甜點等,這樣才能保持健康體重。

  餐次合理,飲食結構均衡

  很多人都會為了控制體重而進入一個關于餐次的誤區(qū)——每天少吃一餐或兩餐,以為減少餐次能量攝入就會較少,尤其是為了避免長胖而不吃早餐的人很多,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科學研究發(fā)現,不吃早餐往往會因為饑餓感的增強而增加下一餐的進食量,從而加重代謝的負擔,容易引起體重增加。另外,常見的“結構”誤區(qū)就是認為“減肥等于不吃或極少吃主食”。當然,出于維持體重的目的,我們飲食中可以適當減少一些主食(尤其是精制的主食,如白米飯、面條、白面饅頭等)或用粗雜糧(如糙米、燕麥米、藜麥等)替換一部分精制主食,同時增加一些蔬菜或肉類,一般午餐或晚餐進食的蔬菜量每頓應在150-250克,每天300-500克;肉類每餐100克,每天150-200克,白肉優(yōu)于紅肉,要少選加工肉如火腿、香腸等。

  不建議不吃或極少吃主食。一是因為饑餓感明顯而很難堅持,尤其會引起血糖異常者出現低血糖;二是研究顯示在這樣的“極端做法”后,恢復正常飲食結構者的體重非常容易增長。所以,合理的飲食結構對于長期控制體重和保持健康是有益的。

  保持健康進餐、運動和睡眠習慣

  保持合理進食速度和充足的睡眠對于維持體重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吃飯非常快,尤其是已超重或肥胖的人,這一點也是經常被人們忽略的。科學研究表明:降低進食的速度可以減少食物攝入量,還可以減少“饑餓素”的分泌,從而減輕饑餓感。所以建議正餐的進餐時間不少于20分鐘,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咀嚼的次數,比如每口飯嚼20次,細嚼慢咽。

  另外,健康的運動、睡眠習慣和飲食同等重要。有非常充分的科學研究表明,少動、睡眠不足都容易引起體重增加。因此,每周大于4小時的體育運動,以及每天不少于7小時的睡眠有益于我們健康體重的保持。

  維持健康體重是“持久戰(zhàn)”

  長期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對正常體重的維持至關重要。一方面,我們可通過經常稱體重、量腰圍等監(jiān)測手段知曉自己的體重狀態(tài)或變化,防微杜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糾正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如過量飲酒、鈉鹽攝入過量、睡前經常吃零食等。另一方面,科學研究發(fā)現,通過加強自我鼓勵、自我調整和控制、自我減壓的方法可以提高我們維持健康體重的有效性。

  切忌盲目使用“減肥藥”

  為了減肥或控制體重而盲目使用“減肥藥”的真實案例并不少見,我們須知“減肥藥”是否可以使用,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切莫為了減重的“一時之快”而付出健康的代價。(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 劉鵬舉)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咸宁市| 甘谷县| 慈溪市| 六盘水市| 高平市| 杭锦旗| 延长县| 莒南县| 麻江县| 米泉市| 青阳县| 岗巴县| 新沂市| 黄陵县| 沧源| 通城县| 绵阳市| 苗栗县| 沧州市| 卓资县| 星座| 平乡县| 靖州| 锡林浩特市| 鹿邑县| 牡丹江市| 襄樊市| 洮南市| 汾阳市| 余庆县| 通江县| 永定县| 金门县| 读书| 增城市| 涿鹿县| 四会市| 江源县| 上思县|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