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人員是困難群眾中最困難、最脆弱的群體,保障好他們的基本生活和照料服務,是兜底保障的重要責任?!栋不帐∪嗣裾P于進一步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近日正式印發,就特困人員的認定,救助供養內容和標準等進一步進行規范明確。我省將對特困人員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核查1次。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確定。
對特困人員實行動態管理
2016年11月,省政府印發了《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但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相關政策銜接不暢、照料服務不夠規范、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2016年出臺的實施意見亟待修訂。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此次出臺的實施意見規范特困人員認定,規定具有本地戶籍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對特困人員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核查1次,并根據核查情況及時調整供養金發放金額,做出繼續供養或終止供養的決定。
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
對特困人員按照什么樣的標準救助供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實施意見也進一步明確。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內容包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照料護理服務”“提供基本醫療保障”“辦理喪葬事宜”“給予住房、教育救助等其他救助”,其中基本生活保障包括供給糧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裝、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規定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包括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其中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確定。“十四五”期間,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全護理(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半護理(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全自理(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照料護理標準分別不低于當地上年度最低月工資標準的50%、30%、4%和35%、20%、3%,全自理護理標準不得高于當地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
實施意見還明確,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對特困人員不設救助病種限制,取消起付線。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支付后的政策范圍內的醫療費用不足部分,由救助供養經費予以解決。
我省明確,為特困人員免費提供遺體接運、遺體存放、遺體火化、骨灰寄存4項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和骨灰免費入公益性公墓安葬服務。
對符合規定的住房困難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通過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農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給予住房救助。對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給予教育救助;對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教育救助。
救助供養形式可自主選擇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形式分為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和居家分散供養,由特困人員自行選擇。鼓勵高齡、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對無法確定照料服務人或有集中供養意愿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應及時納入合法合規的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鼓勵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居家分散供養。
實施意見還要求全面簽訂委托照料服務協議,確保特困人員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務。在“財產管理”上,規定特困人員的財產原則上由特困人員本人管理和使用,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特困人員,其財產應當由其監護人管理。
優先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
實施意見還強調,加強供養服務機構管理,優先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合理配備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護理服務人員,在特困人員突發疾病且供養服務機構無法治療時,立即送至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并及時通知村(居)民委員會、監護人或者經常聯系人。民政部門將對特困供養服務機構開展等級評定。繼續實施綜合定額管理。
另外,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的社會公益屬性和兜底保障責任不因運營方式改變而改變,不得因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降低集中供養條件和服務水平。
特困人員享受低保嗎?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嗎? 我省明確,統籌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與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其他社會救助等制度的有效銜接?!疤乩藛T可同時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和高齡津貼等社會福利待遇,不可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未成年人同時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條件,選擇申請納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的,不再認定為特困人員。(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楊顏鈺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