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寒風冷雨中,忙碌了一早上的環衛工人楊從芹,走進合肥市和平廣場西側的環衛驛站,拿出隨身攜帶的保溫杯,接了一杯熱水,坐在開了空調的休息區暖暖身子,歇歇腳。
“每天凌晨4點我就出門了,今天帶的水喝完了,來這里加點熱水。”楊從芹說,“以前累了只能坐在路邊休息,現在有了這個環衛驛站,也是幸福驛站,不僅是我們環衛工,交警、快遞小哥等室外勞動者都可以隨時進來,有熱水,能熱飯,真是太方便了。”
如今,在合肥街頭,越來越多的環衛驛站陸續設立。這些環衛驛站,除了城管部門利用街頭已有環衛設施改建之外,大多是“兼職”運行的社會愛心場所,有的是交警崗亭,有的是沿街店鋪,紛紛向環衛工人敞開了大門。在楊從芹看來,這是全社會尊重勞動者、尊重環衛工人的體現。
新年新氣象,楊從芹所在的單位給她和工友們發放了新的橙色工作服。在冬日的一片蕭瑟中,顯得格外亮眼。這是環衛工人的工作制服,常被稱為城市橙色風景線。而楊從芹說,這正是她和工友們的新年戰袍。
今年已年過6旬的楊從芹是合肥市瑤海區城管局的一名環衛班長,不但自己要在一線帶頭干,手下也帶了30多名環衛工人,同時肩負著管理、督查等任務。她們負責的是南一環路、和平路等區域,周邊有政府機關、學校、居民區和城市廣場,因此清掃保潔可以說標準高,任務重。
雖然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從老家六安來到合肥30多年,從事環衛工作20多年的她說,自己身體很好,有能力繼續勞動,不愿意在家賦閑養老。他的愛人比她長一歲,已經退休了,但也一樣在繼續勞動,當門衛。
楊從芹說,環衛工人的使命往大了說,是守護城市靚麗環境,往小了說,還是勞動最光榮。老兩口同時在外繼續工作,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一年省吃儉用攢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楊從芹說,像她和老伴這樣退而不休的人,身邊有太多太多,畢竟勤勞節儉的品德早已扎根在骨子里,而生活的壓力也讓他們不甘心早早休養。
楊從芹和老伴的房子就在南一環路上的一個老小區,7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著一家三代。他的兒子34歲,在從事二手車銷售工作。而兩個孫子在和平路小學就讀。她很滿意這一套老房子,因為位置好,生活方便,學區不錯,讓孫子們有好學校可以上。
2024年,楊從芹和老伴還有一件喜事要辦,那就是搬新家。她說,她和老伴在2019年底買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小公寓,沒想到后來爛尾了。本來挺為這件事揪心的,但政府接手后“保交樓”,2023年12月8日如愿拿到了新房鑰匙。新的一年,他們打算將房子簡單裝修一下,搬進自己的新家。
1月22日上午,瑤海區城管局聯合瑤海區委宣傳部、區文旅局、區文聯,開展“我們的節日 歡歡喜喜過大年”文藝家志愿送春聯活動,8名書畫家為平日里辛苦勞作的環衛工人書寫春聯,送上新春祝福。
紅彤彤的春聯與環衛工人的橙色新制服,映照著環衛工人的笑臉。“書畫家手寫的春聯有傳統的年味,也更喜慶。新的一年我們也會一如既往地做好環衛工作,讓城市環境越來越美好!” 環衛工人楊從芹拿到春聯后笑著說,過大年了,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平平安安,孫子們健康成長、好好學習。(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通訊員 陳震/文 王士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