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聯合物理實驗匯聚了全球聚變領域的頂尖科學家,200多人參與,現場有近30人,一些其他國家實驗室以遠程連線的形式參加。”東方超環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實驗總負責人龔先祖說。
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科學部負責人Alberto Loarte博士率領ITER物理組多位聚變領域的國際權威專家來科學島開展EAST-ITER聯合物理實驗,期望能夠在EAST裝置上提前開展未來ITER運行可能面臨的挑戰,演示和攻克ITER運行需要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以期支持和完善ITER下一階段的物理研究計劃。
目前,位于合肥科學島上的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正在開展新一輪物理實驗,在2023年4月12日實現世界最長的403秒高約束模運行的基礎上,朝著更長時間的高約束模發起挑戰。
“EAST是一個全球開放性的實驗平臺,希望通過與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推動磁約束聚變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加速我們自主研制新的裝置,自主開展科學實驗,最終盡早在中國實現聚變能的利用。”龔先祖說,這也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可以利用國際知識積累,進一步加強對年輕團隊的培養。
據了解,依托全超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和EAST輔助加熱系統兩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以及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與歐美俄日等50多個國家超過120家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EAST裝置已經成為國家開放共享大科學裝置標桿之一,入選全球研究基礎設施高官會、國際經合組織和金磚國家大科學裝置開放典型。EAST裝置創新開展“三班制”聯合物理實驗,每年度半數實驗提案來自歐美合作單位,成果入選國際科技合作范例,成為國際合作開放創新試點。
以高質量的全面開放共享合作,合肥科學島正在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和國際科技合作新局面。(記者 呂文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