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省人大代表姚和平建議,在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基礎上,立足我省實際,通過修訂《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辦法》進一步加強就業管理。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辦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以來,統籌做好穩就業、促創業、保民生、緩降費、強人才、治欠薪等工作,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姚和平是四屆省人大代表、兩屆安徽省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同時也是全國勞動模范、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深交所上市公司安利股份的董事長。他在調研中發現,2022年,安徽省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14萬人,凈增數量僅次于浙江,比2020年凈增24萬人。“從近千萬名農民工省外務工,到24萬名高校畢業生流入、110萬名農民工回流,我省從曾經的勞務輸出大省到現如今成為人口凈流入省份。”姚和平表示,在每天誕生11家高新技術企業的速度下,2022年安徽新增各類人才84萬人、總量突破1100萬人,大數據分析顯示當年凈流入高校畢業生24萬人。
姚和平認為,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形勢,加之近年來,國家和安徽省針對就業頒布了許多政策文件,因此,對《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辦法》進一步修改完善十分必要。
針對辦法修訂,姚和平建議,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鼓勵人力資源服務高端業態發展、品牌建設及行業集聚;支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促進市場化引進人才。
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制機制,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實施統一的就業創業服務制度,支持各地建立創業服務指導中心或專門服務平臺,制定政府購買就業創業服務清單,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成果。
“健全創業服務體系,以創業帶動就業。”他建議,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并落實創業扶持措施,健全創業服務體系,開展創業公益活動,鼓勵幫助勞動者創業。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推動構建覆蓋不同創業群體、不同創業階段的創業培訓體系,完善創業培訓政策,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
他建議,大力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臺,支持社會力量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機構,鼓勵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建設青年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孵化器、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等孵化基地,支持社會資本、高校等通過盤活商業用房、閑置廠房等資源提供低成本的創業場所,鼓勵企業由傳統的管控型組織轉型為新型創業平臺,促進就業。
同時,姚和平建議,建立產教聯盟,加強技工技師人才體系建設。打造以產教融合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互利合作為前提的產教聯盟。鼓勵企業建立優秀技術人才技能資格破格申報、技能等級直接認定制度,加大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和激勵力度,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薪酬福利,增強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形成正向引導,擴大就業。
他還建議,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支持中小微企業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與中小微企業開展培訓就業對接,引導緊缺專業(工種)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鼓勵職業中介機構介紹技術工人到中小微企業就業。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