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心情不太好。”“是因為什么呢?”話音還未落,一個3D虛擬“心理師”出現在屏幕上……2023年12月13日,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高新區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在這里人工智能不僅“能聽會說”,還能“察言觀色”。
“當目標人物從鏡頭前經過,智能心理監護系統V3.0就能通過無感智能情緒識別、生理信號識別、行為動作分析等算法,進行情緒分析,綜合形成個體、群體常模以及心理風險評估指標。”合肥中聚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研發總監蔣貽順介紹,簡言之,當人與鏡頭面對面,機器通過“察言觀色”就能了解到人們的心理狀況。
據介紹,該公司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第一家公司。研發團隊基于普適心理計算多年成果積累,通過開源大語言模型,構建了多模態行為推理認知大模型,并形成了AI+心理的產品體系。
“研發的產品采用了AI智能交互量表,能有效地改善傳統單一量表、一對一訪談等評測方法存在的人力成本高、周期跨度長、環境干擾大、標準不統一、結果不真實的弊端。”蔣貽順說,為了提高產品的準確性,前期經過多次分析論證,之后還征集志愿者進行1000多次的試驗,不斷進行調試。
有了新產品、新技術,更需要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我省在全國率先推進全省應用場景一體化大市場建設,加快行業大模型的研發,加速在細分產業生態中的應用與迭代,并推動通用大模型能力率先賦能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有應用基礎的領域。
蔣貽順介紹,研發的產品已經覆蓋公安、交通、司法、教育等多個行業,在合肥市內的高校、醫院等已經投入了應用。未來,將建立人工智能+心理健康管理大平臺,開放通用能力,賦能各行各業。
近年來,我省聚力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系統推進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以場景應用和“雙招雙引”塑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加速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本報記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