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記者從2024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23年,江淮運河全線通航,實現江淮聯通千年夢想,改變了江淮之間水運繞道京杭運河的歷史,縮短了200至600公里運輸航程,安徽正式形成“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水運新格局。據統計,安徽水路貨運量連續10年穩居全國第一,占綜合交通運輸比例36.4%,同比提升0.87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9個百分點。
去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27公里
2023年,安徽交通重大工程實現新突破,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歷史新高,完成投資1548.4億元,同比增長11.8%,投資增幅居全國前列。一批外聯內暢的重大項目建成運營。
2023年,京臺高速合蚌段改擴建等10個高速公路項目、安慶港宿松港區公用碼頭等4個水運重點項目順利開工,阜陽至淮濱等7個高速公路項目、淮北港孫疃碼頭等5個水運重點項目如期建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27公里、高等級航道371公里、一級公路346公里,一級公路總里程突破7000公里大關。
阜陽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運營,界首、金安通用機場主體工程完工。
長三角省際高速斷頭路全面打通
2023年,安徽成功舉辦長三角綜合交通發展大會,簽訂省際合作協議7項。寧國至安吉等3個項目建成通車,省際高速斷頭路全面打通。淮河干流蚌埠閘至紅山頭段航道整治完成,新汴河等省際航道規劃建設取得突破,航道上的長三角加快構建。
去年一年,新增省際毗鄰公交線路8條,累計開行43條,占長三角開行總量近一半。長江經濟帶交通走廊建設也有序實施。滬武高速安徽段全線貫通,銅陵、池州長江公鐵大橋加快建設。銅陵港年吞吐量重返億噸,全省億噸大港達到4個。
新改建農村公路4166公里,完成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安防工程各1.2萬公里,20戶以上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達99.7%以上。
合肥機場重返千萬級機場行列
2023年,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和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加快建設,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建設有序實施,新安慶西(茶嶺)客運樞紐站等11個綜合樞紐項目建成運營。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扎實推進,綜合交通中心樁基施工基本完成。
內河航運發展方面,裕溪一線船閘提前一年建成試通航。建成7個萬噸級泊位,新增31個千噸級泊位,年通過能力增加2642萬噸。引進全球頭部集裝箱班輪公司馬士基入駐合肥港。新增13條水路集裝箱航線,常態化運行64條、每周穩定開行257航次,成功開通蕪湖-俄羅斯(海參崴)外貿集裝箱直航,以及墨西哥國際滾裝航線,填補我省遠洋運輸空白。
2023年完成水路貨運量15.4億噸、港口貨物吞吐量6.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47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9.8%、10.5%、15.4%。蕪湖港三山港區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推動沿江口岸外貿直航業務加快復蘇,完成67個直航航次、貨運量34.5萬噸。
民航運輸生產也再攀新高。全省運輸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10.6%、65.5%。合肥機場重返千萬級機場行列,蕪宣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7條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恢復運行;新開通至達拉斯、紐約等6條全貨機航線,合肥機場開通我省首條第五航權國際貨運航線。加快完善江海聯運、鐵水聯運航線網絡,集裝箱鐵水(海)聯運量29萬標箱,同比增長35%。中歐班列發運868列,同比增長13.2%,覆蓋范圍擴大至18個國家、123個國際站點。
累計減免車船通行費46.57億元
2023年,全省所有縣區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均達4A以上,5A等級占比85%,60%以上具備條件建制村通公交。 安徽還完成821個城市公交站臺適老化改造,占全國改造總量20%以上。
安徽新增99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同比增長100%。皖產綠色優質農產品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全覆蓋,當年銷售額2700余萬元。
安徽也全面落實交通運輸“免申即享”“即申即享”5項政策,新增公路客運班線客車等2項通行費優惠政策,累計減免車船通行費46.57億元。落實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政策,發放貸款98.77億元,惠及運輸企業4.53萬戶。
安徽智慧交通建設穩步實施,智慧交通數據工程等3個項目成功獲批。寧蕪智慧高速建成投運,引江濟淮智慧航道整體試運行。
全年完成寄遞業務總量55.84億件
一年來,郵政快遞業持續保持全國第一方陣,預計全年完成寄遞業務總量55.84億件,同比增長12%,快遞業務量39.81億件,同比增長12.7%,快遞業務收入239.1億元,同比增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