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記者從安徽省委宣傳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委政法委組織推動全省政法機關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全國排名顯著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指數保持“五大環境”前列。
樹牢“重商”理念 積極響應企業司法期盼
2023年3月15日,省委書記韓俊在傳達全國“兩會”精神大會上要求做到“四個堅決”,并強調:“政法系統有一個很大的責任,就是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省委政法委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聚力六個活動、實現六個一批”為主要內容,組織推動全省政法機關開展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落細落實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舉措,讓企業和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順心成長,全省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全國排名顯著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指數保持“五大環境”前列,為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省政法機關暢通政企“直通車”,創新企業家約見政法單位負責人工作機制。
建立法院院長與企業家定期座談制度,三級法院院長開門接訪企業家3517人次。落實企業家約見檢察長制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745項。召開“警企懇談會”,升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網上“警企議事群”5783個,覆蓋企業2.1萬余家,收集意見建議6524條,并重點圍繞426家省級上市掛牌后備企業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務3854次。
等高對接“長三角”。推動優化營商環境配套警務服務保障機制納入2023年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領導小組會議重要議程,與滬蘇浙高院共簽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建立跨域立案、協作執行等協同機制,開展跨長三角區域執法司法協作48265次,有效便利了企業跨域司法需求。
加大“安商”力度 依法打擊侵企犯罪
我省政法機關打擊侵企突出犯罪。重點懲治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強攬工程、制假售假、敲詐勒索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行為,對涉企警情集中接處、涉企案件“有案必受”,全省破獲侵企違法犯罪案件2846件。
打擊企業內部職務犯罪。對企業關鍵崗位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實施的侵占、挪用資金,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等侵害企業利益犯罪,既從嚴打擊,又追溯源頭。全省起訴民營企業內部職務犯罪案件255件326人,發出檢察建議60件。
打擊知識產權領域犯罪。主動服務創新驅動戰略,建立易受知識產權犯罪侵害企業名錄,加大對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成果等的司法保護力度,全省審結涉知識產權領域刑事案件545件,同比上升160.8%。
優化“親商”服務 營造一流法治環境
我省政法機關持續深化“放管服”。推廣“五免之城”建設經驗,持續推行證明免交、證照免帶、辦事免跑、政策免申、輕微免罰。在銅陵、黃山、馬鞍山、池州4市開展“無證明城市”建設試點,全面推進“減證便民”行動,用1份“信用報告”替代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推動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實現“涉企審批一網通辦、惠企政策精準推送、政策兌現直達直享”。
提供最優司法路徑。建立覆蓋偵查、公訴、審判、執行全環節的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不利影響。深化企業合規改革,加強檢法銜接,實現涉案企業合規刑事訴訟全流程適用,幫助企業家改過自新,促使企業健康運營。2023年以來,全省審查辦理企業合規案件187件。
落細“暖商”舉措 用心為企紓困解難
我省政法機關加強執法司法檢查。堅決防止刑事手段介入經濟糾紛,開展涉企案件執法司法規范化專項檢查,評查檢查各類涉企案件27608件;對企業經營性資產“活封活扣”,有效釋放價值64億余元財物的使用價值和融資功能;簡化涉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審批流程,依法保障8314人次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全面清理涉企“掛案”。全面摸清底數,逐一“解剖麻雀”,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堅決撤銷處理,堅決不讓一個企業和企業家“負罪經營”。全省涉企“掛案”清理率100%,實現應清盡清、不留死角。
正向激勵改過自新。助力企業信用修復,為主動履行義務或糾正失信行為的企業出具自動履行證明,覆蓋企業12596家,依法撤銷、刪除失信8843件,累計出具信用恢復證明1468件。
健全“護商”機制 完善長效制度矩陣
我省政法機關建立涉企問題調研機制。結合主題教育,全省開展涉企調研課題302個,發現涉企問題484項,逐項推進落實。近日,制定出臺《關于推深做實知識產權政法保護15項重點舉措 服務保障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指導意見》,構建執法司法“全鏈條”保護體系。建立協同化機制化常態化護航機制。總結拓展護航專項行動成果,省委政法委近日制定出臺《關于全省政法機關協同化機制化常態化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常態化政法護航工作提供長效常治的制度保障。
完善營商環境體驗機制。六安、銅陵、蕪湖、宣城、黃山等地建立營商環境體驗官制度,切換企業視角,“沉浸式”體驗營商環境冷暖,找準營商環境的堵點痛點難點,把體驗轉化為效能,持續改進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化舉措,形成“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的良性循環。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