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1月7日上午召開的合肥市包河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獲悉,今年,該區預期目標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0%,將前瞻布局低空經濟、人行機器人、元宇宙、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區域性科創中心,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構建四大產業生態圈等,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
包河文化產業園核心區濱湖卓越城。葉玉庭/攝
加快打造區域性科創中心
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政府區長李煒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包河區2024年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引領、數字經濟支撐、新興產業集聚、現代服務業主導的產業格局。
億航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駱崗公園試飛
該區今年將提速西安交大微電子研究院、國磁應用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完善“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機制,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國家高企突破 1000 家、其中規上企業 150 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突破 1200 家,“專精特新”企業增至 110 家。以“工大智谷”等科創平臺為抓手,全速推進“環高校科創帶”建設,成立包河區孵化載體聯盟,新建孵化器和眾創空間3萬平方米、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緊密對接安徽創新館、科技大市場等核心科創資源,轉化科技成果400項左右、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增長10%以上。創響“才聚包河〃逐夢廬州”服務品牌,定期發布重大項目引才需求清單,全年培育引進各類人才6000名、新認定高層次人才500名以上,努力打造英才薈萃的人才強區。
包河區中國視界 章曉虎/攝
推出10個左右數字化應用場景
數字經濟,在新時代中國的創新力和生命力越來越強,通過一系列的落地應用,數字經濟的價值正在加速挖掘和實現。2024年,包河區將筑牢數字經濟底座,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出10個左右數字化應用場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 8%以上。
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
積極構建未來產業體系,前瞻布局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新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搶占新賽道、開辟新領域。深入推進產業數字賦能,加快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創建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軟件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培育大數據、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100家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 540 億元以上。
安徽創新館 何瑩瑩/攝
四大產業生態圈呼之欲出
區域發展,當立足特點,圍繞熱點,突出亮點。2024年,包河區將著力培育構建金融、創意文化、新能源暨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視覺產業,全力推進中信銀行后臺中心、國軒高科二期、智華電子等產業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濱湖金融小鎮、中國視界、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等產業地標,創建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爭創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四大產業總體規模增長不低于10%。堅持擴增量與優存量并舉,完善“基金+基地+招商”產業培育模式,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項目40個左右,壯大“鏈主”企業,暢通上下游環節,變“鏈式”發展為“網狀”集群,不斷拓展產業發展“朋友圈”。發揮包河經開區產業主平臺作用,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盤活閑置低效土地1000畝以上,加快打造千億級創新型智慧園區。
自動駕駛汽車5G+C-V2X公共交通體驗線項目安全員輔助駕駛
服務業增加值力爭突破1400億元
今年,合肥市包河區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新引進總部類項目10個,新增稅收“億元樓”2幢、“千萬元樓”5幢,致力打造駱崗公園科創型總部經濟集聚區。促進研發設計、數字服務、檢驗檢測、標準計量、創意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延伸,集聚一批頂級會所律所、證券公司、咨詢公司等,高標準建設運營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梯次打造一批高品質服務業發展示范基地。推動醫療體育、養老托育、餐飲住宿、電商貿易等生活性服務業向規模化、高品質躍升,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全年,該區強力實施服務業鍛長補短行動,服務業增加值力爭突破1400億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通訊員 郝夢瑤 包育曉)【圖片由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