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安徽省土地征收及補償安置辦法》,規范全省土地征收及補償安置行為,保障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以及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是我省統一征地補償安置標準、程序、措施,有效解決征地補償安置中存在問題和矛盾的改革探索。該辦法將自今年5月1日起實施。
嚴格執行征地前置流程
《辦法》明確,征地前,征收土地預公告的內容應當包括征收范圍、征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工作的安排、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土地征收實施機構的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征收土地預公告應當采用公示欄張貼或者電子屏顯示等有利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征收土地所在鄉鎮(街道)和村(居)、村(居)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并同時在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預公告時間不少于10個工作日。自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擬征收范圍內搶栽搶建;違反規定搶栽搶建的,對搶栽搶建部分不予補償。
征收土地預公告發布后,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土地征收實施機構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組織有關部門對擬征收土地進行勘測定界。土地現狀調查應當以最新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為基礎,實地查明擬征收土地的位置、權屬、地類、面積,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權屬、種類、數量等情況。土地現狀調查結果應當在擬征收土地所在鄉鎮(街道)、村(居)、村(居)民小組范圍內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日。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擬征收土地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綜合研判擬征收土地的社會穩定風險狀況,確定風險點,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和處置預案。評估結果是申請征收土地的重要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當有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參加。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土地現狀調查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財政、農業農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擬定后,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采用公示欄張貼或者電子屏顯示等有利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在擬征收土地所在鄉鎮(街道)和村(居)、村(居)民小組范圍內發布,并同時在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聽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居)民委員會、村(居)民小組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公告時間不少于30日。
確保村民基本保障切實到位
對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自征收土地公告發布之日起90日內,將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戶,將農村村民住宅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支付給其所有權人,將搬遷、臨時安置費用支付給搬遷人、被安置人。分配給被征地農戶的費用,應當通過社會保障“一卡通”或者被征地農戶指定銀行賬戶直接發放給被征地農戶。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轉入當地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轉入當地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后,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
被征收土地使用權人在法定期限內未對征地補償安置決定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又在征地補償安置決定規定的期限內拒不騰退土地、房屋及其他地上附著物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催告被征收土地使用權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10日后仍未履行義務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明確補償安置計算標準
《辦法》規定,征收集體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采用宗地地價評估的方式進行補償安置,但不得低于集體農用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
宗地地價評估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宗地地價評估可以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委托評估機構實施。評估機構應當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產生。
被征收土地地上附著物、青苗等的補償標準按照《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規定執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補償標準,應當綜合考慮地上附著物的結構、成新、區位,樹木的品種、胸徑大小,青苗的產值等因素。
征收宅基地涉及農村村民住宅的,按照《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規定進行補償安置。征收通過繼承等方式取得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依法予以補償。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規定農村村民住宅具體補償安置辦法,應當綜合考慮農村村民住宅的結構、成新、區位等因素并兼顧當地經濟發展水平。
征收宅基地涉及農村村民住宅,采取提供安置房安置的,應當先安置后搬遷。安置前被征地農民自行安排臨時住處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提供臨時周轉用房的,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臨時周轉用房面積人均不得低于當地人均住房面積標準,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和有關建筑設施配套要求。
因政府責任超過3年未安置的,對自行安排臨時住處的被征地農民應當自逾期之日起按照不低于2倍的標準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提供臨時周轉用房的,還應當另行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戶。被征收的土地已經確權到戶的,土地補償費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歸被征地農戶所有,其余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補助費全部歸被征地農戶所有;被征收的土地未確權到戶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務工、經商、婚嫁等也享有補償安置權利
《辦法》還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務工、經商、服役、就學等原因暫時離開集體經濟組織,不影響其享有征地補償安置的權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婦女成員不因喪偶、離婚而影響其享有征地補償安置的權利。
因結婚、生育、撫養收養和政策性移民等原因加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應當享有征地補償安置的權利。
【解讀】安徽征地補償的新時代改革探索
1月4日,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對《安徽省土地征收及補償安置辦法》出臺的背景、保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等方面進行了解讀。
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征收及補償安置事關被征地農民切身利益。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制度建立實施以來,由于我省在征地補償安置程序、安置措施、補償標準等方面沒有統一規定,一些地方履行征地程序不規范、征地補償安置不到位,導致征地矛盾糾紛突出,發生大量信訪、行政復議、訴訟案件。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及《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有效解決征地補償安置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有必要制定《安徽省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
在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方面,《辦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一是保障被征地農民在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各個環節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二是確保被征地農民各項補償安置措施的落實。對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社會保障費用以及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補償費用的籌集、支付以及被征地農民的安置保障等作了規定。三是對違反征地補償安置規定、侵害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行為規定了法律責任。
征收補償費用的分配方面,《辦法》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歸屬及分配程序作了詳細規定。一是規定被征收的土地已經確權到戶的,土地補償費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歸被征地農戶所有,其余部分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補助費全部歸被征地農戶所有;被征收的土地未確權到戶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二是規定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留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者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村民小組會議研究制定具體分配方案,并按照法律規定討論決定。三是規定征收村(居)民小組一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分配,村(居)民小組一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或者村(居)民小組會議可以研究制定具體分配方案,并按照法律規定討論決定。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