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令人矚目。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12月27日召開的全省發改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十三五”以來,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8.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由2015年的22.4%提高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42%,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自2016年國務院啟動督查激勵以來,我省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連續7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激勵次數居全國第一。
戰新產業貢獻全省五成上市企業
近年來,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有關單位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持“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加強政策協同、科技支撐、數字賦能,著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培育形成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先進結構材料等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有力支撐了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省發改委建立并動態更新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名錄,引導各地加大對重點企業扶持培育力度。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達到6500家,貢獻全省八成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五成的上市企業。
高質量建設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我省26個基地實現產值約1.2萬億元,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銅基新材料等一批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鏈加速形成,推動基地成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主陣地。省發改委還遴選建設45個重大工程和60個重大專項,有力促進全省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產業落地發展,培育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后備力量。
國家戰新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三
加快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我省成功獲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先進結構材料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3位。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4個國家集群集聚企業超過2200家,實現營收3700億元。在國家組織的集群建設后評估中,我省4個國家集群獲評“兩優兩良”,集群優秀率達到50%,僅次于上海、廣東,居全國省份第3位。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2024年我省還將有一系列新舉措。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研究制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化對新興產業發展工作統籌,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提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先進結構材料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能級,壯大先進光伏與新型儲能、新型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等一批優勢產業集群,爭創新一批國家級產業集群,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啟動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量子科技、先進核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未來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經濟增長新支柱和新引擎,持續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通訊員 張林 劉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