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精益求精的雕琢者,干一行,精一行;他們是執著專注的傳承者,著一事,傳一藝;他們是一絲不茍的鉆研者,毫厘間,決勝負;他們是追求卓越的攀登者,千萬捶,成一器。他們,是安徽工匠。12月26日晚,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總工會、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2023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在合肥舉行。
“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對于新技術、新領域來說,需要科研人員更多的堅守和甘愿坐‘冷板凳’的精神。”十余年來,來自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唐世彪始終堅持在技術攻關和設備研制的第一線。在量子產業領域他孜孜不倦,艱苦奮斗,從世界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到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訊網絡,再到量子計算機“祖沖之二號”……一系列重大工程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發布現場,唐世彪感慨,前沿科技不只是待在實驗室里,還將更多地服務于國家安全和社會生活,科研工作者需要將“科技魂”與“工匠心”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科技創新實現技術從“跟跑”到“領跑”。
打造具有鉆石品質的飛機是種什么樣的體驗?來自中電科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李勇給出了答案。“飛機對我而言,既是工作,更承載了我兒時的夢想。”李勇的飛機夢,在蕪湖一個叫“南山頭”的地方播下種子。2016年,李勇在這里籌建了國內首個雙發四座通用飛機DA42型總裝脈動式生產線,第二年,他又帶頭在這條生產線上開始了首架“安徽造”DA42型雙發通用飛機的制造,進一步打通了國內中級教練機的自主制造之路。今年2月,換裝國內首臺制造的航空活塞發動機AEC2.0L的鉆石飛機試飛成功,這顆“中國心”的監造和驗收正是由李勇完成。
據了解,此次評選出的10位年度人物來自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鋼鐵、建筑、煤化等產業,都是各自領域不可或缺的專業人才,其中高級技師6名,高級工程師3名。他們技藝高超、追求卓越,創新成果豐碩,共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個,省級科技進步獎5個,擁有專利220個,行業技術秘密40個。他們用執著守初心,以平凡鑄非凡,生動詮釋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10位年度人物分別是: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唐世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周曼、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丁延松、安徽省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王昶、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劉曉銘,中電科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李勇、安慶中船柴油機有限公司何振華、安徽中鼎動力有限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張本松、安徽馬鋼設備檢修有限公司范興海、安徽中鐵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黃海。
自2021年開始,安徽省總工會已連續兩年開展安徽工匠選樹活動,并成功舉辦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本年度,共有723名職工報名參加安徽工匠選樹活動。經過資格審查,專家評審、調研摸底、現場答辯和公示等程序,100名職工入選安徽工匠,10名職工成功獲評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稱號。
開展安徽工匠選樹活動,旨在進一步深化全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全方位挖掘工匠故事、詮釋工匠品格、弘揚工匠精神,進一步激勵廣大勞動群眾以先進為榜樣,誠實勞動、勤勉工作,銳意創新、敢為人先,在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征程上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