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城市記憶仍在的汪先生,6次打卡園博園;每次逛完都要帶回百張照片的吳老……有“園”千里來相會,“城中園博”堅持百姓優先,讓“原住民”在這里找回憶,“新游客”在這里留記憶。 截至12月17日,園博園已累計入園人數615.5萬人,人氣是最好的證明。 選址城市中心 為游客打卡“添便利” “城中園博”,顧名思義定是在其選址上具有獨特性。 合肥園博園選址于駱崗公園東南地塊停用的駱崗機場,作為昔日繁忙的空港門戶,這里交通便捷,高速公路網連接各地,城市主次干道四通八達,高鐵、地鐵、公交無縫對接,可最大程度滿足市民游園賞園的出行需求。 “合肥在城市中心建百姓園博,縱覽歷屆園博會,這是首次,也是辦會的最大優勢?!焙戏蕡@博辦規劃設計部部長趙曉利說,此外,園區沒有圍墻、不設門票也為園區人氣高漲添了一個加分項。 早在開園前,“城中園博”作為很多人的家門口,鄰里們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園區“建設”,攝影師汪昊志便是其中一位。歷時1年多,按下近300次快門,他記錄了駱崗公園建設從如火如荼到容貌初現的珍貴畫面。 “從我住的地方推開窗就能看到駱崗公園,2021年11月,我開始將相機支在窗前,拍下駱崗公園每天的變化。”汪昊志說。在他的照片里,走過四季的駱崗公園變得越來越美。 開園后,慕名來到園博園的“原住民”石先生,看著由老機場建成的新園博也不禁感嘆:“這里之前就是我家門口,這里有太多我們這代人兒時的回憶,事實上,它也是合肥這座城市的記憶。如今這里建設成公園,仍然保留航站樓、飛機跑道等機場元素,讓我們有去處找童年?!?/p> 工作日園區吸引力不減 退休老教師為熱度貢獻“腳力” 10月9日,是“世界郵政日”,雖是工作日,園博園的吸引力卻不減,郵政日活動剛一開始就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參與。 “園博園地方好找,交通便利,地鐵可以直達。我一直等著錯開國慶節高峰帶著孩子來玩玩,沒想到今天人也不少?!庇慰蛷埮空f,正好碰到郵政日活動就帶著孩子參與一下。 據張女士介紹,她家小孩從出生到現在是第一次見到郵政元素,如果不是園博園這次活動,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有機會見到這些有年代感的物件,而園博園也正好是這么一個可以看到老機場前世今生的地方。她希望女兒在未來感慨日新月異繁華的同時,也有機會見見老街舊巷的美好。 開園后,這座游客用“腳”投票出的必打卡園區之一,在安徽大學退休教授吳昌合的朋友圈里被一遍又一遍的記錄,顯而易見,吳老也為這片離市中心近、交通便利的園區熱度,貢獻了不少“腳力”。 11月以來的兩周,吳昌合連發20多條朋友圈,記錄他和老伴漫游園博園的幸福時刻。 十多年前,吳昌合離開講臺后,便愛上了攝影。合肥園博會的開幕,讓他在昔日的老機場找到了新靈感。已六次打卡園博園的他,每次都要帶回幾百張照片。 園內到處標注的“最佳攝影點”,更是為他的創作提供了便利。這些攝影點每天引導無數攝影愛好者、普通游客成功出片。微信、微博、小紅書等網絡平臺,成了合肥園博園的“秀場”。 一座園與一個人一樣,會在歲月的洗禮下不斷成長。人與園的故事仍在繼續,今年春天,園博園內百畝梅林香清寒艷,千株月季姹紫嫣紅。 城市空間運營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預測,明年春天,合肥園博園將迎來新的高潮。(記者 莊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