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span>
大美黃山,迎客天下,離不開山上一群工作人員的常年駐守。在他們之中,不乏愛好攝影的人,利用業余時間,蹲守黃山奇觀,逐漸修煉成了拍攝黃山的“攝影大師”。
拍下迎客松的“影像日記”
胡曉春(守松人)
12月21日,受到寒潮影響,黃山持續低溫。胡曉春拿上望遠鏡,走出值班室,緊了緊外套,加密了對迎客松的巡查頻次。確認一切正常之后,他提筆記下一段日記。
作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曉春記了13年《迎客松日記》,寫下超過140萬字。而作為一個攝影人,他還有一個計劃:每天給迎客松拍張照片,從而留下一份“影像日記”。
3月 春之迎客松 (快門速度1/80 光圈F/5.6)
6月 夏之迎客松 (快門速度1/1250 光圈F/5.6)
11月 秋之迎客松 (快門速度1/1250 光圈F/5.6)
12月 冬之迎客松 (快門速度1/500 光圈F/5.6)
“每拍一次迎客松,拍它如何迎接日出日落、經歷寒來暑往,其實就是在為歷史留份底稿?!狈瓌又娔X里的照片,胡曉春有感而發。
“中國好人”胡曉春今年43歲,在黃山工作17年,其中13年都在守松。因此,迎客松,成了他的攝影作品當之無愧的絕對主角。
橫著拍、豎著拍,晴天拍、雨雪拍,胡曉春不僅自己拍,還不時幫著游客拍。有時他剛剛工作結束,站在護欄旁邊,會被游客拍拍肩膀,請他幫忙拍張照片。每到這時,胡曉春都會爽快地接下相機。
“能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的旅途不留遺憾,何樂而不為呢?”最近,胡曉春還做起迎客松的講解員,義務給前來研學的學生,講解關于迎客松的知識,有時他會拿出手機里的歷史照片,作為輔助講解的“道具”。
“飛檐走壁”看風起云涌
李培生(放繩工)
12月17日,黃山蓮花峰腳下,“中國好人”李培生工作室的集體宿舍,宛如一個微型放映展廳——
李培生坐在一臺電腦前,操作鼠標播放他最近拍攝的風光大片。3名同事圍坐一旁,嘖嘖贊嘆伴隨照片切換,此起彼伏。
6月 云谷索道(快門速度1/250 光圈F/16)
7月 玉屏石榴石 (快門速度1/125 光圈F/11)
3月 玉屏峰 (快門速度1/250 光圈F/11)
3月 蓮花峰 (快門速度1/350 光圈F/5.6)
“哇!李哥,這張在哪拍的?”“就在我們上班那條路上?!睅纵唽υ捪聛?,同事王年豐感嘆,李培生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美。
李培生今年49歲,在黃山工作26年。作為一名放繩工,他需要在萬丈懸崖上“飛檐走壁”,撿拾掉落在崖間雜草中的垃圾。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就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崩钆嗌f,不僅于此,他還會在放繩休息的間隙,觀察正在拍照的攝影家們,怎么把眼睛看到的風景,通過相機鏡頭表現出來。
起初,李培生只用手機拍拍。后來,一位攝影家看到他拍的照片,覺得頗有天賦,便送了他臺二手相機。那時,不懂調整相機參數的李培生,只能先用自動模式拍,再研究成片的參數。
幾萬張照片,一遍遍練習下來,現在的李培生,玩起相機游刃有余。有一次,為了蹲守雪后云海,李培生足足在蓮花峰上待了3個小時,不斷調整光圈、焦距等參數,只為按下一次快門。直到守到一張滿意的照片,他才突然發現,地上的雪水早已浸濕鞋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