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產業競爭中,中國彎道超車的,不僅是新能源汽車,還有新型顯示。在深圳創業3年后,2012年,彭友和團隊伙伴決定回家鄉合肥投資創業。12年后,他們創建的安徽芯瑞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僅在主板上市,還創造了連年營收增長的好成績。今年,該公司進軍車載顯示領域,截至目前接待了多家調研機構。而對于董事長彭友來說,能夠在家門口踏踏實實做事,是最好的選擇。
組建新研發團隊
在位于合肥經開區方興大道旁的辦公室,彭友正與同事就新成立的車載顯示研發部門的工作進行討論。 “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現在是首位產業,車載顯示未來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彭友認為。也因此,芯瑞達組建了團隊,研發車載顯示新技術和新產品。“以往車載顯示產品多是將手機、電視等顯示技術應用到車上。”,彭友說,現在的很多車載顯示白天在車外強光下,屏幕的亮度還要手動調節。未來,車載顯示將更加智能,隨環境光線強度而自動調節屏幕亮度就是功能之一。
目前,芯瑞達研發團隊人數近200人,而今年新成立的車載顯示研發團隊已有40多人,這也顯示了該公司對車載顯示領域研發投入的決心。
從背光源產品向汽車電子產品進軍,在彭友和團隊看來,一如當初他們進入背光源顯示產業一樣,“都是站在產業大發展的風口上”,企業要做的,是潛心研發并做好應用轉化。
為此,芯瑞達與整車廠商討合作研發并應用,也與部分高校開展合作,從技術研發到人才培養、就業,共同推進車載顯示技術的應用發展。用彭友的話說,這也是芯瑞達一次重大的戰略轉型。
創業3年后決定回鄉
回憶起當初回家鄉合肥創業,彭友依然難忘,也感謝當時團隊對自己的信任,對合肥發展的信心。“我是2008年去深圳的”,彭友說。當時,國內顯示行業尚處于興起階段,他和幾個志同道合并有相關從業經歷的伙伴們一起成立一家新型顯示背光領域的企業。“當時我們國家很少有自己的背光產品,大量的手機、電視背光零部件都要從日韓、歐美進口,一年要花大量的外匯。為什么我們自己不能有自己的背光源顯示產品,不再依賴進口。”這也是彭友和伙伴們從事這件事的初心。
2009年,他們最初創公司選擇落戶深圳,當時,在深圳主要專注于背光源技術的研發。2010年時,京東方與合肥的故事開始譜寫,作為業內人,彭友和伙伴們時刻關注著行業動向,國家支持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成為這個行業發展最堅實的基礎。
“我們當時先成立研發團隊。”彭友回憶,隨著客戶對芯瑞達產品的逐步了解和信任,對產品需求提出更高要求,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也提上公司的議事日程,團隊最終決定回合肥投資,不僅因為當時合肥與京東方的合作,也因為團隊多名成員都是安徽人,回鄉創業,造福鄉里,是徽商的傳統。2011年底,團隊最終確定回合肥投資的想法,2012年開始與合肥相關部門對接投資事宜。“為什么最后落在經開區,因為我們是從合肥走出去的,也對合肥比較熟悉。”彭友說,經開區對研發創新及高端制造的專業程度和熱心細致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我們自己沒有考慮到的事情,他們都幫我們想到了。”落地后,有一天彭友接到經開區經發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告訴還有一個出口政策補貼的幾十萬元沒有申領,“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溫暖。”而且政府工作人員對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方向、動態了如指掌,也非常清楚這個產業今后在安徽的發展目標,是他們“義無反顧回來”的關鍵因素。
深圳與合肥的互換
2012年芯瑞達正式與合肥經開區簽約落地。“這個速度太快了。”彭友說,這在全國城市產業落地中也是少見的。當時,芯瑞達租用天門湖工業廠房作為初創基地。當年7月就有產出,從洽談到簽約到生產線投產僅3個月時間,讓芯瑞達團隊看到了合肥發展產業的誠意,也給了企業持續加大投資的信心。
后來芯瑞達將深圳的研發和市場團隊全部遷至合肥,兩個城市的切換從整個產業發展來看,芯瑞達的做法也是正確的。今年9月舉行的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期間,工信部賽迪顧問重磅發布《2023新型顯示十大城市及競爭力研究》報告,合肥位居第一位。截至2022年底,合肥集聚京東方、維信諾、視涯科技等新型顯示產業鏈企業150余家,集聚產業人才近4萬人。2022年,各類面板產能占全球顯示面板總產能的7.8%,出貨量約占全國的1/7,實現產值超千億元,整體規模保持在國內第一方陣。
“我們當時落地合肥時,營收是翻倍的增長。”彭友說。而到今年,根據已公布的財報,前三個季度,芯瑞達累計營收近12億元,是剛落地合肥時的20倍以上,50%的增速也遠超公司制定的年30%的目標。目前,該公司產品不僅供應國內下游企業,還出口至全球市場。
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與會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普遍認為,現階段新型產業要更多注重從“0”到“1”的突破,重點關注Micro LED等新技術方向,不斷拓展AR/VR、車載顯示、元宇宙等應用領域。面對新的產業機遇,芯瑞達在新型顯示領域發力車載顯示賽道,彭友和團隊伙伴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