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籠竹梢,行走在山與溪之間,猶如置身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中。12月14日,當車子從涇縣月亮灣景區魚鱗壩濺起一長串水花,趙村里就在眼前了。
趙村里是涇縣月亮灣景區的一個村民組。同很多山村一樣,趙村里最常見的是村民自建的兩三層小樓房,還有幾間土坯墻面的瓦房。當鄉村與藝術撞個滿懷,會發生怎樣奇妙的變化?
色彩來了!一個以時間軸為創意的藝術包裝,如魔杖輕點。村還是那個村,房還是那個房,沒有大拆大建,經過微改造、精提升,村莊有了藝術范兒。
村口第一家住著81歲的趙千秋老奶奶,她正在家門口洗一籃子薺菜。經常和游客聊天,趙奶奶的口音已帶著普通話的味兒。屋里傳來小度智能屏聲音,“那是孫子給我買的,讓我聽唱戲。但我用得很少,就當成鐘來用,看個時間。”趙奶奶笑容滿面。
趙天和老奶奶家對面,是另一位趙奶奶家閑置的房子,破舊得屋檐都歪了。然而,紅花布一搭,斗笠一掛,在歲月中凋敝的老房子突然成了網紅打卡地。
已近中午,在今年70歲的王連生家,客廳桌上電熱煲里的鴨塊剛燉好,廚房柴灶上,一鍋青菜稀飯咕嘟冒泡。他住的地方,是三兄弟合建的一排雙層樓房,樓房的側面,繪著可愛的IP漫畫人物“筍寶寶”。
王連生家里堆著瓶瓶罐罐,木柴、竹片碼了一面墻。“院子里不給堆東西了,本來都是要放在外面的。”他的老伴王翠蘭有點抱怨,但很快又說,“村子里搞得清爽,確實讓人舒服。”
同普通的村莊墻繪不同,趙村里的墻繪以時光為主題。上世紀50年代的懷舊,聯系靠信件的歲月,通過空間營造,鄉愁隨著腳步流淌。新世紀的動漫形象諧趣橫生。2020年底,涇縣將趙村組作為全縣鄉村振興綜合改革集成示范點,趙村組改名趙村里。村委會通過村股份合作社與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建立趙村里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聘請專業運營團隊進行整村運營。時光藝術村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通過一系列改造,村里村外的人都嗅到了機遇的味道。
時光旅拍館、時光郵局、非遺手工坊、外婆的偏屋、觀山茶室……這些都是新村民帶來的新業態。
藝術活化鄉村、鄉村成就藝術。藝術正在給趙村里帶來神奇的變化。
(本報記者 李攬月 張敬波 羅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