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一位攝影愛好者在巢湖姥山島景區碼頭的湖面上意外拍到幾只頭頂上長著冠羽的水鳥。后經鳥類專家確認,這種水鳥為鳳頭鸊( pì )鷉( tī ),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悉,這種鳥兒在巢湖姥山島景區被發現尚屬首次。
鳳頭鸊鷉也被稱為冠鸊鷉、浪里白,是一種游禽,也是體形最大的一種鸊鷉,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在我國則是分布在東北至青藏高原的夏候鳥,主要在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越冬。這種鳥兒一般體長50厘米左右,雌雄差別不大,下體近白色,上體灰褐色,頸修長。“其標志性的外觀是頭頂有漂亮的黑色羽冠,其‘鳳頭’名字也因此而來。”據鳥類專家介紹,鳳頭鸊鷉頭頂聳立的冠羽格外得高調顯眼,羽冠豎起時宛若美少女的發髻,其下顎上頸部位有一圈帶黑端的棕色羽,形成皺領,仿佛長了一圈大胡子。“在發情繁殖期,它們會在水面將雙翅、下顎及周身的羽毛豎起并張開,做出一種被攝影師稱為‘炸花’的動作,非常具有觀賞性。”
據了解,鳳頭鸊鷉的食物主要包括魚、蝦、水生昆蟲及部分水生植物,所以喜歡棲息在開闊的平原、湖泊、江河、水塘、水庫和沼澤地帶。或許是出于隱蔽和安全的本能,它們尤其喜歡選擇在有濃密的蘆葦和水草的湖泊中棲息。“雖然它們有翅膀,但不善于飛行。”據鳥類專家介紹,鳳頭鸊鷉的拿手絕活是潛泳,小鸊鷉剛孵化出來便會游泳和潛水。“在你不經意時,它們會猛地將頭扎進水里,等到再次露出水面,不但換了一種發型,嘴里還會叼著一條小魚。”比較有意思的是,鳳頭鸊鷉會吃自己的羽毛來引發嘔吐反射,吐出寄生蟲。因此也被稱為“奇怪的嘔吐鳥”。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通訊員 何勝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