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徽劇《徽班》劇照。
大型徽劇《徽班》劇照。
“徽班”登臺,鳴鑼開戲!
12月7日晚,大型徽劇《徽班》在南京上演。“鼓樂鏗鏘人振奮,百戲竟妍到京城。御街斗戲風頭引,徽腔徽調耀眼明!今年的民間大戲,有徽調、漢調、秦腔,熱鬧!真是太熱鬧了!”一聲吆喝,帶領觀眾們穿越百年回眸中華戲曲,而“徽班進京”正是中國戲曲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的事件。
安徽省徽京劇院以《徽班》再現“徽班”:清代時期,諸腔繁盛,競相進京,奪得內廷賞賜紅綾花球者方可入宮獻藝,徽班頭牌肖叫天與漢調名角黑山爭勝。肖叫天帶領徽班宮中展新姿,更要為百姓獻藝……
劇中,徽班名角肖叫天銳意革新,博采眾長,融匯貫通,打破劇種間的壁壘,集眾家之所長形成京劇。劇外,安徽省徽京劇院精益求精,從人物關系到劇本結構,歷經數次打磨最終形成以乾隆年間徽班頭牌藝人肖叫天的故事為該劇主線。“‘戲中戲’尤為精彩,雖然立足于‘徽班進京’的宏大主題,但本劇另辟蹊徑,寫一個人,寫一件事,成一出戲,傳遞一種精神。”安徽省徽京劇院演員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張凱介紹。
在歷史上,徽班不僅是當初盛行的戲曲班子,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包含戲曲劇種、演藝班社和徽文化傳承等多種內涵。自明代萬歷年間形成“徽池雅調”之后,以徽班為代表的安徽戲曲蜚聲大江南北。四大徽班進京獨領風騷,一展梨園風采,濃墨重彩地創造了明清戲曲藝術的高峰。
四百年的風雨藝程,孕育出徽班獨特的藝術風范。徽班為什么可歌可頌,《徽班》為什么好聽好看?
“徽班”,是眾腔的集成。從“昆、弋”交融到“徽、漢”合流,徽班在演化與嬗變過程中,孕育誕生了國粹的京劇藝術。安徽省徽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徽班》中肖叫天的扮演者汪育殊介紹,傳承徽班的精神,徽劇《徽班》也體現了徽劇表演的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整場演出容量大、表現力豐富,以多種聲腔表現各種復雜人物情感,以多種表演技藝塑造舞臺人物形象。
“徽班”,是百姓的戲文。“徽班為百姓獻藝,呈現了當時非常時尚的藝術表演樣式。”汪育殊介紹,就像當年的徽班極其受到民間觀眾的喜愛一樣,今日的《徽班》,也在藝術手法上融入當代審美,迎接八方戲迷。一波“00后”新生代演員,讓舞臺上充滿青春朝氣;一些年輕觀眾,逐漸成為徽劇的忠實粉絲。演出剛結束,觀眾小林就沖向后臺找主演簽名合影。小林說,徽劇近年來的新創佳作,他都愛看。更多的年輕人,正在加入到這門傳統藝術的傳承和傳播當中來。
匯百家之精神,創徽調之新聲。這一回,“徽班”進寧,收獲了掌聲與叫好聲。從底蘊深厚的徽文化中孕育而來,“穿越”兩百多年的時光,徽腔徽調的魅力依然光芒四射。
(本報記者 晉文婧 徐旻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