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汪義豐教授、傅堯教授和張鳳蓮副教授聯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類手性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對稱環異構化反應。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志。
一個物體不能與其鏡像相重合的特性被稱為手性,手性現象廣泛存在,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屬性。不對稱催化是合成手性功能分子、認識手性世界的重要方式。開發結構和功能新穎的手性催化劑及其催化的不對稱反應是不對稱催化領域研究的重點。
利用自由基作為手性催化劑的不對稱反應,有望為手性分子的合成提供全新的思路和策略,但是實現過程極具挑戰性。
中國科大團隊基于前期對有機硼自由基性能的深入研究,設計了一類結構新穎且易于修飾的手性氮雜卡賓-硼自由基催化劑,并發展出一類反應機制和催化循環全新的不對稱環異構化反應。該類手性硼自由基前體制備簡單、結構豐富、易于修飾,為反應的手性調控提供了基礎。
此外,該研究團隊通過量子化學計算、電子順磁共振(EPR)光譜、氘代標記實驗等多種手段,闡釋了催化反應機理和立體選擇性來源,實現了對催化過程的精準調控,為未來基于人工智能的催化劑精準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
該項工作不僅首次展現了硼自由基催化不對稱合成的強大功能,而且也將啟發和推動其它主族元素自由基催化劑及其不對稱催化反應的發展,為手性分子的合成提供全新的設計思路和催化模式。(記者 陳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