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2023“蔚來杯”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蔚來杯”中國大學生無人駕駛方程式大賽正在合肥駱崗公園進行中。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云電動車隊參加了靜態比賽中的成本與制造分析項目比賽。本次比賽是云電動車隊進行云電新設計布局后第一次參加線下比賽。
據了解,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分為靜態賽和動態賽,靜態賽包含設計報告、商業報告和成本報告。動態賽包含直線加速、八字繞環、高速避障、耐久性能和效率測試。
合肥工業大學云電動車隊隊長黃濤是一名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他介紹,相比過去的比賽,本次云電動車隊優化了單體殼設計和四電機算法,采用了碳纖維電池箱,下壓力進一步提升,成功突破千牛(20m/s),輪邊在去年的基礎上優化,成功地減小了尺寸、重量,進一步提升賽車競爭力。
“車子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車屬于一體式車身,每個輪胎都要電機,與大部分參賽車輛的區別在于云電動車隊的車輛屬于四驅輪,而大部分參賽車隊的賽車為后驅輪。”黃濤說道。
合肥工業大學云電動車隊團隊人數約30人,為了參加本次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車隊花費了近一年時間才將參賽用車打造出來。黃濤表示,作為隊長,在造車的過程中他需要把握好時間節點進度,對賽車進行測試,為此經常需要熬夜進行排查,并從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本次比賽他們將參加電動方程式大賽靜態賽和動態賽兩大類別的比賽。“我們很享受造車的過程,參加大賽的這段經歷也是我們學生生涯十分寶貴的回憶。”黃濤說道。
參加車隊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考驗”,王崇羽是云電動車隊電氣部的成員,大一時期的他經過選拔、培訓等一系列項目,最終留在了車隊,在當時堅持下來留在電氣部的只有八名成員。
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大四學生李子昱是第三次參加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去年的比賽是他設計的懸架第一次在比賽中落地跑動。“我的設計的車子也可以在賽道上飛馳了,這讓我很興奮,上次的比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完賽,今年我想彌補這個遺憾。”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包括四個分賽項:分別為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燃油車)、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中國大學生無人駕駛方程式大賽。據了解,目前系列賽事注冊參賽院校 244 所(其中 985 高校 19 所,211 高校 39 所),車隊注冊總數 420 支。從 2010 年舉辦首屆至2021年已經成功舉辦十二年,直接參與學生 26532 名,參與學生超4.7 萬名,學生獨立自主設計制造賽車1600 余臺,獲得國際獎項 35 項,撰寫技術論文上萬篇。賽事具備學科融合性高、專業性強、學術氛圍好、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全面等特點。
參賽大學生組織團隊每年獨立自主設計、制造、調試一臺方程式賽車。設計制造過程中除考驗團隊工程實踐能力,還考量團隊工程管理、商業營銷、成本控制、招商宣傳等全方位能力。目前賽事培養人才涵蓋:汽車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整車測試工程師、CAE 分析工程師、無人系統架構工程師、成本造價師、車輛營銷策劃人員、新媒體傳播人員、技術管理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科研人員等,為加強專項人才培養,做到精準培養,賽事衍生成立了諸多專項能力培訓平臺,包括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全國隊長會、中國大學生方程式電氣系統安全員培訓、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整車試驗員培訓、線上競賽(CAE工程能力培養)、賽事新聞官培養計劃等。
(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徐宏博)